A
看了这些图片,可以想象他们如何瑟瑟发抖地赶往学校。想到我们的学校里、家里,温暖如春,有一些罪恶感。人,看到同类不被善待,会有恻隐之心。
随后得知,公益群体和媒体均在帮助,10万元拨款,新衣服等接踵而来。这也是网络时代快速传播的有力证明,和前几日的合肥罗某阻拦高铁事件如出一辙。网络是中性的。
这几天,是山东入冬以来最冷的时段。
身边的乡村学校情况怎么样呢?
我问在乡村小学工作 的大姐,她说,这几年一直有,今年改造后更热乎了。
另一个乡村小学的同事说,学校发了用电的“小太阳”,效果一般般,只能硬撑吧。
有一段历史,曾被顾准传记的作者高建国这样写,
1959年l月20日晚,顾准和中科院下放人员,乘火车回到了北京。他在南口火车站下车,望了望首都一片歌舞升平的气氛,还没有拆除的国庆十周年庆祝横匾和大红宫灯……像在商城农村一样,用一根长扁担挑起自己发黑的行李,慢慢向家摸去。
几天后,休整了一番的顾准,从家中外出去看北京。他来到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一眼就看见了报纸上早已介绍过多回,为迎接国庆十周年盛大庆典而建造的“十大建筑”。“十大建筑”之首是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顾准望着这个冠以“人民”二字的苏式宫殿型建筑,便想起商城和信阳活活饿死在公路上的无数老百姓……
B
读到顾准全传的最后几章。
陈敏之给顾准子女们的长信中写道,一个忠实于自己的信念做探索的人,往往不能两全--既忠实于自己的信念,又顾及家庭,这是演成目前的悲剧所在。
顾准说,癌症扩散了,真的要完了。这下倒好。我的孩子现在会来看我啦。
朋友们自发排出了一张值班表,轮流来护理和陪夜。这些一腔热忱、不避嫌疑的朋友们是:骆耕漠、张纯音......
咪咪的来信。
眼前一下子浮现出他和朋友们的形象,心里无比悲怆。
我特别发给借书给我的张刚。用两个晚上和一个下午,读完了顾准全传。心里有沉重、敬佩,看到最后2章,眼泪就出来了。历史的样子,知识分子的样子,让人唏嘘。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还不能算是个知识分子,今后要勇于独立思考,要不断学习,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影响一个是一个。谢谢他的推荐。有你做书友,今生有幸。
有些很精辟的话和问题,抓住我的心。
不能用野蛮的办法去实现文明。
没有终极的目的,有的,只有进步。
娜拉走后怎样?
政治家,他和工程师和清洁个人一样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什么时代的智慧、荣誉和良心,更不是皇上。
C
班子会议两个部分,一是校长安排工作,二是几位外出学习者汇报发言。广宇主任理性有条理,对崇文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开设,做了详尽的介绍;秀云主任看到的同与不同,王莉主任看到的细节,体悟到的“知识就是修养、永远不要放弃学习,要与时俱进”等,邵岩的发言体现对比和思考!
我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会议,以学习来充实会议,是一种最高智慧的表现。和工作布置的会议不同,学习的会议,往往是思想上的碰撞。
校长说,一所学校里,校长和主任们是首脑,是关键少数,坚持学习是必要的。这话有道理。
D
睡前,儿子喊我陪他一会。
他小声问,爸爸,我问你一个问题,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对吗?
12岁的男孩,问我这样的问题,让我心里一惊。不知道儿子是为何如此发问,可以想象,或许他遇到了这样的具体问题,或许他看到这句话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困惑。
我说,让我想想...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顾准身边肝胆相照的朋友们。友情和利益之间的关系,如果仅仅互为因果,显然是现实的庸俗化。以前曾经和朋友讨论这个问题,朋友说,这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这种现象。
我小声说,既有永远的朋友,也有永恒的利益。睡吧。
E
老婆昨晚累了,7点就睁不开眼,呼呼大睡了。
半夜醒来,她说,每天都是听课、巡课、开会,这些繁琐的事。
一个教导主任的一天,的确是繁琐的,一些重复性的劳动,也有一些创造性的劳动,比例大小,在于自身。
我说,我的每一天也是琐事不断,人的每一天都是由各种繁琐的事组成的,我们要赋予它意义,提升他。我希望自己尽量在上午完成各类工作,下午集中读书学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