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面对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的世界,青少年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相比过往更加强烈,与之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人重视。在这一背景下,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家校社联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建议,构建完善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家庭的心理抚养,营造重视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从医疗、教育、家庭、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关注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保定一中校长王淑英注意到,疫情防控期间,学习压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儿童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带来了不利影响。此外,中高考带来的学习压力,亲子、师生、同学关系不和谐,以及贫困、留守、流动、单亲、残疾、遭遇校园欺凌、丧亲等,也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为此,王淑英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把大健康教育列入国家课程,让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二是设立心理健康教师编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三是家校社协同,加强大健康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东盛金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张忠凯代表建议,加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发挥政府部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价体系进行考核。三是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心理教育的师资培训。四是建立咨询、辅导、评估服务体系。五是建立协调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光洁建议,加强体育美育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要牢固树立生命教育观,强化学校对体育美育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认知,从不同角度发掘和完善人的潜能,促进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完整认识和价值探索,减少学生体能体质下降、缺乏生命活力、审美感受力差、心理健康失衡等问题。同时,探索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鼓励学校体育、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发展,与德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融合教学,与研学游基地、公共文化院馆等合作实践,共同形成健康育人合力。
农工界别小组建议,强化学校健康教育,制定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组织专家编制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并推动各地中小学校补缺补漏,实现心理咨询室全覆盖、标准化建设。此外,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心理学专业并适度扩大招生比例,规范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心理学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王笃波建议,加快各相关部门协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增加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丰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浓厚氛围。同时,在县级建立由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牵头,共青团、妇联、公安、教育、卫健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应急处置机制,对由心理问题导致的青少年自残、自杀等极端事件进行联动处置,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持续重点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提出建立一体化构建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一是要让学生从小就养成“遇到问题就寻求帮助”的习惯;二是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差异化研究;三是从教育内容角度出发,把心理健康问题与“德智体美劳”相结合,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全面成长。
“相比于城市,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资源更加匮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情况不容乐观。”全国政协委员、香江控股董事长翟美卿建议落实乡村学校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开展教师培训,强化全体教师对青少年儿童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田静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国家课程,统一编写符合中小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并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课程实施。对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定人定岗培训,对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辅助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设立团支部“心理委员”,将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她还建议中小学校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的联动,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协作机制,让有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青少年及时得到专业帮助。
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新安小学校长张大冬建议,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国家课程体系,确保心理健康课不是停留在形式上。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性别差异、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等制定学科课程标准,并纳入课程设置方案,编印自小学至高中的普适性强的教材,凸显心理健康教材与各学科、德育、活动的融合性功能,潜移默化影响并教育学生。
║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纳入医保
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勇表示,青少年抑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的治疗康复,家长既要承担很重的经济负担、亲属陪护负担和精神压力负担。将青少年此类疾病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既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的人文关怀,更能实质减轻因子女康复治疗导致的家庭经济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建议,“尽快将心理治疗和普通医院心理科的心理咨询有序纳入医保范围,或者针对学生群体实行心理治疗费用减免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代表建议,把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纳入医保,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并由相关部门牵头设立国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服务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要的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常态化、制度化。对中小学生进行定期心理健康“体检”。延长对儿童青少年心灵成长支持战线,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中小学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同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
║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用人工智能关怀青少年心理健康,呵护孩子们的幸福童年”的建议,希望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孩子遇到的亲子关系、校园霸凌、考试焦虑等问题进行自动分析,判断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成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引导。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代表建议,加强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供给,加大精神卫生资源与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供给,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筛查预警机制,共同系好青少年身心健康保护的“安全带”。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民盟河南省委会副主任委员魏世忠建议,以优质新媒体内容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体建议包括:一是要进一步强化优质内容供给。二是要加大对自媒体的规范和引导。三是要打造一批网络正能量重点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开封书画院院长陈国桢建议完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督导,促进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科学发展。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中,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队伍结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机制与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咨询效果实效性方面的评价督导。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建议,发挥儿科医院专业优势,设立青少年心理或精神疾病专业病房,及时发现、诊断、诊疗,让青少年的生活及时回归正常。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建议,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中小学学生体检项目,建立动态追踪式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危机动态管理平台,针对高危案例制定“一对一”帮扶方案。
除了对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的关注,孕产妇及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2023两会数位代表也提出了对于重点人群的精神关爱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李燕建议孕产妇抑郁诊疗纳入生育险。全国人大代表李燕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强化孕产妇抑郁症防治工作的建议》议案。她建议,继续细化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建立孕产妇心理健康档案,开发普及孕产妇抑郁网络干预平台,并将孕产妇抑郁诊断与治疗费用纳入生育保险报销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建议,升级社会支持网络,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应尽快出台专项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法规,完善社区服务体系,鼓励培养专业心理人员到社区工作,提高社区医护人员整体素质,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宣教,给予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肖苒说,要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合理升级社会支持网络,在基层工作人员培养上,推动基层民警、网格员、调解人员、家政服务人员等接受专业培训,将心理服务融入服务老年人的方方面面。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西塔学院院长,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赵玉芳提出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一是全社会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增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充分认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症状和表征。二是各地区组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鼓励支持志愿者参与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三是健全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在社区建立老年人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提供日常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的家庭指导。四是开展特殊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卫生健康部门整合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资源,与社区协同配合,定期组织对独居老人、留守老人、丧偶老人、特殊困难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定期心理健康筛查和干预,实施分级帮助,专业机构要及时介入严重心理问题的老年人治疗。
以上内容综合整理自:中国教育报综合自中国教育报、百度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民网、央广网、中国妇女报、澎湃新闻、北京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