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毕业后看的第三本书,相较于前面读的《活着》和《生死场》要厚一些,却是看得最快的一本,也是我觉得最吸引人的一本。读这部作品前,我已对萧红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大概看了一点关于《呼兰河传》的介绍。
这本书主要是萧红在漂泊中对家乡、对祖父的回忆,也是对她生来最快乐的时光的回忆。她大部分时间都不快乐,而她快乐的时候还很小,祖父走了,她的快乐也跟着祖父去了。书中乡下的农民是愚昧与麻木的,像木头人一样的过生活,少不了发生一些冷漠的、跟风凑热闹的场景。还有典型的农村小媳妇儿的悲剧。谁能知道老婆子是不是也像小团圆媳妇那样从做小媳妇儿时开始就熬着,直到熬成了老婆子再反过来对付年轻的小媳妇儿?可能这就是俗话说的:媳妇儿熬成婆。——听起来有种翻身做主人的感觉。我一直不解那些变得尖酸苛刻的婆婆为什么在老了之后就失去了对年轻媳妇儿的同理心,她曾经不也是从媳妇做起的么?
说起家乡,尤其是经历了一番离乡的岁月之后,那种刻骨的思念简直能够嵌入骨髓。同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于泥土和菜园子的记忆最为深刻。
我们老家有山,有树,有鸟,有鸟窝,窝里有鸟蛋,吸引调皮的孩子,这是有点野气的儿时快乐。当然,小时候也有讨厌的事情,那就是干农活,甚是讨厌。还记得有个老师说,爷爷奶奶叫你干活是疼你的一种方式,家里就只有活可以干,叫你干你就莫偷懒,老人家不叫你干活叫你干什么?于是像锄地种玉米种土豆除草收玉米收土豆……这些活我们都干过,这都是跟泥坑子打交道的,幼小的我们一边叫苦不迭,一边在长辈的鼓励下卖力的干,和哥哥比赛,看谁干的多。我的心比较实,干的不比哥哥少,所以奶奶就更加夸我能干,就更干得比哥哥多。我还很害怕天快黑的时候妈妈叫我去菜园子里摘辣椒和西红柿,我不想去,但我也不敢反对或者要求有人作伴,因为我更怕挨骂,所以我不得不去。菜地离我家有点远,地上满是草,草里的虫子也多,在我看不见的地方跳动。我鬼故事听的有点多,在天黑麻麻的情况下我就觉得哪里都很阴森,直到回家我那紧绷的神经才能放松一下。
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都很喜欢我奶奶说一些离奇的故事,奶奶也喜欢出一些土谜语让我们猜,这些故事和谜语我和哥哥都听过千千万万遍了。有的谜语我们没有听过,或者忘了谜底,奶奶就会悄悄把谜底告诉给哥哥,然后哥哥就像掌握了国家机密一样挑衅的看着我。我猜不着,我也习惯了这样的待遇。有碰到我知道谜底的谜语,而别的小朋友不知道,我也是会有哥哥那样的神情。
萧红的家乡在呼兰河,典型的农村,是寂寞的、萧条的。萧红的家境比较好,但她母亲早逝,全家唯一疼爱她的人就是她的祖父,但是祖父也很早就去世了。她的童年也是寂寞的、荒凉的。虽然我的老家在南,她的老家在北,我们相隔的时代又甚远,但是,凡是在农村,就会有一些不分南北相似的农村文化的传承,有精华也有糟粕——村民们大多淳朴热情,封建迷信。老家的老人对于风水、土医、民俗都有一套一套的说法,我不懂,知道的也不多,让我感到可惜的是我们土家族的语言断了传承。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农村里仍有大部分人对于一些冲突到老规矩的事物怀有抵触情绪,他们更喜欢在小天地里一成不变的过活。
现如今,我常年生活在城市里,过年的时候才会回老家,我们家也搬到了镇上。离家千里之外,我做过很多梦,梦里的人物和情节都会发生改变,但梦里的场地几乎都有我老家的小山坡。大概这就是家乡深入骨髓的一种表现。
小时候我特别羡慕成年人的生活,他们可以自由自在的支配自己,还可以管束小孩。我现在已经得到了儿时羡慕的年纪,即使没有成为一个值得羡慕的人,但我从来都不想回到过去。我喜欢现在的小天地,偶尔在小天地里回忆一下不想回去的过去。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