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六号,易仁永澄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带着近1000人领读《好好学习》的活动进入尾声。
而这次活动的收官之作,就是我和永澄老师的一次直播对话。
在这次直播节目中,有一位在现场的朋友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大意如此):
成甲老师,除去基本的休息时间,我们一天只有16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可是你却要拿出2-3个小时的时间来做反思,这样值得吗?
其实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恰恰和我今天要说的错误定价有关系。那么,就让我们顺着这个事情聊聊常见的两种错误定价情况吧~
要谈错误定价,首先要谈定价。
什么是定价?
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
我们为了论述方便,这里姑且定义为:我们认为(假设)某一事物的价值。
而错误定价,就是我们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假设,与其真实\潜在价值存在偏差。这种偏差越大,错误越明显。
比如,我们觉得父辈留下的邮票就是一些纸张,所以按照票面价值几分钱、几毛钱卖了(这是我们对老邮票的定价)。但实际上,在邮票市场中,一张老邮票的价格可能就上万元。那么,我们对这个邮票的定价就是错的。
你可能会觉得,我们会错误定价是因为那是我们不熟悉的领域,以前没接触,所以不知道怎么定价。
这当然是一种原因。但其实对我们生活中影响更大的,反而是在自己日常看似熟悉的领域里做出的错误定价,这才可怕不是吗?
比如,前面在直播现场的那个问题:反思进行三个小时值得吗?
其实就算是没有读过《好好学习》这本书的人,也都知道“反思”这回事儿。反思,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很熟悉的。
但是,熟悉不等于了解。
正如:你只是看,并没有观察一样。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觉得,反思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的众多工具之一。但是,在我眼里,反思+回顾是整个自我成长的发动机。
换句话说,我在整个个人成长的方法里面对反思赋予了极大的权重,导致我们对同样一件事情,做出了不同的定价。
我在直播上做了两个类比来说明反思的权重:
(1)你再忙着开车,也不会没有时间加油。可是你却没有时间回顾反思。
(2)你觉得反思2-3个小时太久,可是如果让你在金库搬运金子,你还会觉得2-3小时不够。
为什么?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对反思这件看似熟悉的事情,给出正确的定价。
这就是让我们做出错误定价的第一种常见情况:不是不知道、不熟悉一件事情,而是没有真正从本质理解一件事情。
不了解事情的本质,就没有深刻的认识,就不会有足够的投入,就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就打不到关键点,就导致看起来很忙碌,实际上却是在低水平的勤奋。
你明明看见了,却没看到。
你明明参与了,却没进入。
你明明做过了,却没做到。
比如,很多人都看过《刻意练习》这本书,但很多人看到的价值是:跳出舒适圈去努力。
然而,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对心理表征的重要性提到应有的高度。
其实《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到的各种方法,很多人都知道。只不过,大家对“心理表征”的理解,也只是把它当做众多工具之一。
但是,《刻意练习》对“心理表征”这个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价,赋予了更高的权重——直击要害。
这就好比很多人看《好好学习》这本书,看到的是:怎么反思,怎么回顾,具体的临界知识是什么。
其实,在我看来,我提的这些方法可能不是最好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是,这本书真正的价值在于阐释了这么一件事情:
假设这个世界很多领域是由少数规律影响整体发展,那么寻找和应用这些规律就极其重要。
至于书里面提到的方法论、技巧等,都是我践行这一假设中自己借鉴和摸索到的,你完全可能找到更好的工具。我是在为基本规律重新定价,并且给起了一个名字「临界知识」,来避免让大家认为:「基础规律」???我听过,我懂了,我知道。
也就是尽可能避免发生:「你明明看见了,却没有看到」的结果。
—— 未完待续 ——
文章中提到的领读活动所有资料都汇总在了“好好学习”网站上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成甲中回复“领读”,获得网站地址~
下一篇文章接着聊:
常见的第二种错误定价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