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处下的智慧,在《史记》之项羽本纪中读到这样一件事。
刘邦和项羽以及其他诸侯各国都在同时攻打秦国。按照约定,谁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被称为“关中王”。
后来,刘邦先进入关中。进入关中后,刘邦就开始清理秦国的珠宝、皇宫,然后,又撤出关中,把军队驻扎在霸上。项羽听到这个消息里,勃然大怒,说,明早我就要用酒食慰劳士兵,然后打败刘邦的军队。这天夜里,与张良有深交的楚国左尹项伯连夜来告诉张良,要张良尽快离开刘邦的军队。张良及时将这一消息告诉给了刘邦,刘邦大惊,因为此时,刘邦的力量与项羽相比是比较弱的,项羽有四十万军队,刘邦只有十万军队。所以,刘邦与张良商量对策。刘邦也迅速把情况告诉了项伯,并告诉他,刘邦不敢反叛,只是等着项羽的到来。并告诉项伯,明天刘邦将亲自去向项羽认错。——这也就是鸿门宴的故事。
以上的故事,就说明了刘邦主动处下的好处,给自己有退让之路,避免了杀身之祸。
以上的这个故事也符合《易经》之中潜龙勿用的道理。就是说,当自己力量不够强大,不足于与对手抗衡的时候,就要忍让以保存自己的实力。
后来的历史证明了,刘邦的强大,并建立了汉朝。
通过,以上的故事,结合我现在的实际,对我有一定的启发。
我现在的实际是不受领导的重用。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在与领导相处上不大胆,不敢直接地与领导沟通,让小人在期间有搞小动作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主要领导本身对我有一定意见,本身对我就不感觉兴趣。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实际,我就是要处下以处之。因为,领导不重用于我,说明没有到我表现自己的时候,同时,又有小人在从中作乱。所以,假如,我越是表现自己,越想在领导面前获取好感,只会使得其反,并可能更多地遭受到小人的导乱。所以,我自己地处下之,远离之,让自己都不再成为小人的关注对象,这样,遭受的报复可能就少一些。
同时,领导本身也是对我不感兴趣。这也就是潜龙勿用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不要表现自己,隐藏自己,同时,在逆境之中磨炼自己的心智——不要乱抱怨,不乱表态,不乱说话,支持好同事的工作,在逆境中成长自己。同时,也要不要忘记锻炼和学习,使自己在身体上、心理上都强大起来,也加强对自己弱项,比如表达能力的学习,让自己在今后有一个大的提升。同时,自己也有自己的目标,就是文学,在工作之余的时间里,自己也可以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钱,如果能在文学上有所突破,有所收获,则是更好的了。
所以,综合下来,今后我的方针:一是少表现;二是不抱怨,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沉稳起来;三是勤学习,演讲、表达、人际、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