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亡

  面对死亡,我想,最常出现的两个字,一定是“如果”。这个词像是某种人们嗑上瘾的毒药,总是把它提起,又总是被它的副作用反噬。所以,那种失去的钝痛总是侵蚀着一代又一代,所以,面对死亡,人们永远做不到绝对冷静。

  死亡教育的缺乏让我们在那一瞬间感到世界坍塌,先是百爪挠心似的不知所措,再是山崩地裂般的哭泣,接着是撕心裂肺的叫唤,最后,可能是用酒精麻痹自己,或是一颓不起。

  但不妨想想,你的悲痛能让亲爱的人重新醒过来抱抱你吗?明明知道不可能,可还是学不会释然,放不下悲伤,是吗?我也一样,可《比句点更悲伤》给了我答案。

  大师兄在殡仪馆工作,每天看着百态的尸体,早就看淡了所谓生死,他看向的,更多是棺材之外的赤裸裸的人性。他可以轻描淡写地说,“有时候,丧事不是丧事,只是想花钱买个不遗憾,跟买张赎罪券没有两样,只要觉得值得就好。”

  这里是殡仪馆,不是动漫,不是游戏,不是连续剧,没有重来,没有存档,不能起死回生。有的是悲哀,有的是早知道,有的是还没说出口的爱、感谢以及对不起。

  作为一个局外人,他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悲剧。一个孩子选择了自杀,留下一张字条:“今生不再相欠,来生不要再见,给你们两个自私的王八蛋!”白发人送黑发人时才知道后悔,一句“对不起”迟到了,又能挽回什么。

  作为读者,我们读着读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在大师兄朴素的文字中看到生与死的羁绊,感受故事中的恐惧,悲伤,经历不告而别,慢慢地跟着书页,学会直面死亡,在黑夜里拾起点点星光。

  勇气,希望,珍惜是这本书想传达给读者的,明白了活着真好,试着与自己和解,不留遗憾进棺材,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

  以轻松带着讽刺的口吻谈论人们最忌讳的话题,把镜头对准人们最脆弱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撕开伤口,再教你一针一线地缝合。这大概便是这本书最抚慰人心之处。

  天色暗了,笑语都散了,谁和谁的灵魂还在房间里荡着……总得说再见的。

  这是死亡,每个人,都得面对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