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好意我不该瞎客气

一工作十年的学长跟我分享了一个小小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学会坦然地接受来自别人具体的且小小的好意。

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子:刚毕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到一个新环境,大家可能相互都不熟悉,一个同事想打破这种尴尬的气氛。“嘿,我早上从家里带了两个苹果,感觉这会儿有点饿了,咱俩一人一个吧?”

大学生些许惊慌,很“礼貌地说道”:“不用不用,你吃吧,我不吃,谢谢啊。” 但心想如果不接受同事的好意会不会使同事对自己有厌恶之感,抑或是这种回答“哦,那好吧。”便默默地把苹果收下,但又不好意思吃,将其放置一旁。同事的好意被拒绝了,气氛更尴尬了。

想象一下,如果情况是这样的:

“嘿,我早上从家里带了两个苹果,感觉这会儿有点饿了,咱俩一人一个吧?”

“好啊,刚好有点饿呢,这苹果真是太及时啦,谢谢你啊~”

那么接下来呢?

“不客气啊,哎,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们互动了,于是我们认识了,于是我们就要有交情了。

有时候小小的心意能够顺利传达不仅能拉近两个原本陌生人的距离,渐渐地越来越好。

这让我想到前些日子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国庆的时候男闺蜜去凤凰玩,我两是高中同学。旅行期间给我发消息问我收货地址说要给我寄当地特产。第一反应这样不好,即便是很好的朋友也不能太麻烦人家,一口回绝“算了吧,太麻烦了”。他表示没有关系呀,在几番交谈之后,我还是给他发了地址,两天之后收到了一箱凤凰特产。

亲身经历和学长分享的故事性质差不多,类似的情况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这种自认为情理之中的礼貌客气是否已经成了对他人甚至自己的一种伤害呢?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要有礼貌懂得谦卑,不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所以多数情况下我们面对别人善意的帮助或邀请,总是表现出来这样一种行为,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行。”无论是陌生人,还是对熟悉的人,甚至家人,也是如此。

我们总是认为接受别人的好意会不好意思,接受会总觉欠别人的,不接受的时候总会礼貌地说谢谢。与此同时,别人会认为我们太小家子气了呢。人与人之间不应是相互独立的存在,而是被相互需要的呢?

我自然接受你的好意,你能感知我的温暖,这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一味的推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多数人都处于非理性状态,这些偏误造成了羊群式的从众心理。 1、代表性效应:我们往往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趋势会继续下...
    吴俐温哪阅读 3,359评论 0 0
  • 最近看《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发现网上的很多资料都是这本书里的内容。 1000个读者,1000种想法。 这个可以...
    IAmWhoAmI阅读 1,300评论 0 0
  • 今天有幸参加了星友会第一次见面会 听了三位有颜值有实力男人的讲课 其中记得最清晰的还是龙兄讲的HAIO的理念 人最...
    王阿熊阅读 1,209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