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胜瘦西湖,烟花二月下扬州。都说是“烟花三月下扬州”,怎么成了二月下扬州啊?地球变暖了,不到三月,各地景区已经是春色满园。岭南地区没有“烟花三月”一说,“二月花”的匾额门牌比比皆是。
一进瘦西湖大门,首先的印象是铺天盖地的垂柳。垂柳扎根水边,那长长的柳丝拖到地面,如同少女们的长发逶迤脚后跟。天界的仙女都来湖边聚会,披散着的满头的青丝在风中摇弈。春水漫岸,画舫穿梭,鱼儿跃出水面,春天,万物复苏了。
瘦西湖的鲜花是个百花大千世界,认识的,不认识的,五彩缤纷,层层叠叠,令人目不暇接。当年武则天令一夜之间百花齐放,唯有焦骨牡丹宁死不屈,坚守时令风节。如今,东风催发花万朵,瘦西湖的花何止百种?
天下西湖三十六,惟有扬州西湖瘦。扬州城西有水面,蜿蜒曲折二十里,当年盐商聚议,摇头晃脑,绞尽脑汁,要附庸风雅,给扬州西湖起个脱俗的名字。大才子汪亢将扬州西湖和杭州西湖作比较,杭州西湖水面肥阔,雍容华贵,宛若唐朝杨贵妃。而扬州西湖轻盈苗条,云裳飘逸,形似汉朝赵飞燕。一个“瘦”字逆袭脑中,“瘦西湖”悄然出世,石破天惊!
汪亢诗曰:
垂柳不断接残芜,
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
故应唤做瘦西湖。
杭州素有“销金锅子”之称,而扬州则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孰富孰贵,不相上下。
一个“瘦”字了得,历代文人赞不绝口。出生扬州的朱自清先生称赞汪亢起名之妙,雅得不能再雅。李鸿章之孙赞瘦西湖:
“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瘦西湖二十四景,莲花埂、大虹桥、小金山、五亭桥、熙春台、卷石洞、万花园。“石壁流淙,曲桥烟雨”,1988年,瘦西湖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全国“五A”景区,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万花园每年举办万花会,盛况空前。
二十里瘦西湖,一步一个景。在众多的景色中,最有名的要数五亭桥和“二十四桥”。五亭桥是扬州的名片,城市标志。五亭桥脐身于全国著名古典桥梁,特殊的结构造就一个特殊的景观,每月初五,桥下出现两个月亮。
“天下三分明月夜,
无赖二分在扬州。”
熙春台前的“二十四桥”,是历代文人讴歌扬州的题材。“二十四桥”并非有24座桥,而是因24位美人在桥上吹萧而得名。月光笼罩“二十四桥”,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水润的玉人。呜咽悠扬的萧鸣,飘散在秋夜,回荡在隐隐青山迢迢春水之间。那如梦如幻的情思,令人遐想,令人陶醉。
唐代诗人杜牧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诠释了这幽幽清夜的凄凉烂漫,把瘦西湖的景色推向空旷迷离的灵境。这首诗毛泽东手书,可见其价值,如今放大立于“二十四桥”桥畔。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乾隆六下江南,每次要在扬州盘桓数日,五亭桥和“二十四桥”使他流连忘返。一日,乾隆一行船至五亭桥下,若有所思,遂对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凌晨,乾隆推窗遥望五亭桥,一座白塔巍然耸立在五亭桥边。身旁的太监跪奏道:“启禀圣上,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湖之憾,连夜建造而成的。”
事实是,盐商为了讨好皇上,拿十万两白银贿赂太监,得到北海白塔图。盐商雇人用盐包作基础,照图堆成白塔的形状,只可远观,不可近攀。绝顶聪明的乾隆皇帝,就这样被糊弄过去,并且啧啧称赞:“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活脱脱一个蠢材。
“ 自古扬州出美人”这个典故也是源于乾隆这个风流皇帝。乾隆下榻行宫,笙箫达旦,红袖添香。盐商进献美女,令他魂不守舍。后来到了苏州,地方官员进献的美女不仅姿色不如扬州,且一颦一笑,味同嚼蜡,遂叹道:“天下美女出于扬州也!”
潇洒扬州行就要结束了,旅游团开了一个小会 。我发言说:“有人说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我说中国的月亮比美国的圆。最美的月亮在扬州,最美的风景在瘦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