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荃,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在图书馆工作近三十年。研究馆员,喜欢阅读。
特别喜欢他的谦和和朴实有力的文章,于是向他索要了这篇文章,分享在这儿。
第一次见到李老师是在昨晚的朗读现场,他身穿一件黑色西装外套,手中拿着整理好的朗读材料,用一个精致的素色文件夹套着。他一上场就十分谦虚的修正了主持人对他的高度评价。与其他几位朗读嘉宾不一样,在简短介绍自己的经历后,他把身后的椅子挪走了,虔诚地说,今年是母亲三周年,要站着朗读这一个月前亲笔写下的思念。于是,在场所有人,看着他的身影,随着他的声音,感受着他的感受。
(李荃,2017.2.25)
母亲走了。已经走了三年。
在她离去的那一刻,曾万箭穿心般疼痛。姐姐说,弟弟啊,从此我们没有了妈妈,一句话让我悲不自禁,泪水滂沱。三年来,我对母亲思念不已,时常在记忆中找寻母亲的音容笑貌。可是,至今我没有为母亲的离开留下片言只语,这让我不能原谅自己,并怀疑自己曾经的疼痛、泪水及思念是一种虚情和矫情。
再过几天,就是母亲去世三周年,我将回乡祭奠母亲的亡灵。此时,春寒正逼近东莞,窗外是料峭的风和湿冷的雨,因心中生着对母亲的想念而周身温暖,并写下这些文字,以纪念渐行渐远的母亲。
我们兄妹七个,我行末,自小得母亲的疼爱更多。姐姐戏说,我甚至到了快上小学的年龄,仍然在吃奶。对此,我已无记忆,不过,我小时候对母亲的亦步亦趋、形影不离倒是记忆犹新。如果以得到爱的多少来计算爱的回报,那么我是最该留在母亲身边,以尽孝道,但我却一步一步离开她的视野,走得越来越远,甚至走出了她对空间的想象。志在高远的追求虽然没有错,而且我的远离也没有少一丝作为儿子的担当,但身为一个母亲,在她逐步走向耳顺之年、悬车之年、耄耋之年的时候,在她不断走向孤独和寂寞的时候,她最深的渴望与最大的思念,莫不是对每一个子女的亲情相拥,而我总是无法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在身边,承欢膝下,这对于她该需要多大毅力的隐忍啊!
母亲不识一字,但终其一生,是一个有见识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参加湖北省钟祥县中考,考得磷矿公社第一名,在别人看来,我最好的选择就是入读钟祥县师范学校,从此走出祖辈生活的农村。这对那个时代农村父母和乡下孩子来说该是一次多么幸运的机会和多么巨大的喜悦,母亲当然也满心渴望。但她也知道,唯有考上大学,儿子才能走得更远,于是便鼓励和支持我报读了钟祥县一中,而这种选择无疑会加剧家庭的贫困,使得原本十分拮据的经济愈发捉襟见肘。她在那一刻的决定展示给世人的是何其高远的眼光!我何尝不是顺着母亲目光的方向一路向前呢,最后走到她目力所不及的地方。后来,我考上了武汉大学,母亲很欣慰。1989年,我从武汉大学毕业,母亲没有要求我回乡工作,她知道儿子该有他自己的世界,迟早有一天会离她远去,她只是希望儿子能走得稳走得高。母亲倾其所有助我走完了学业之路,在立业路上再无力给予我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但她满含期待的关心和爱莫能助的歉疚,却成为催生我刻苦的动力。回望三十多年前,我为母亲的眼光骄傲。可是母亲啊,我虽走得稳走得远,却没能达到你眼光的高度,而因此失去的许许多多本该属于你我的晨昏相伴、母子温情的时光,以及带给你人生和情感世界的缺失,则是我此生多大的遗憾啊!
在外漂泊近三十个春秋,一直是回归与离别的缠斗,一边是回归的憧憬和与欢乐,一边是离别的纠结与忧伤。母亲是我一次次回归的情感牵绊,虽然与母亲聚少离多,但每一次相聚都是一次欢乐的盛宴,成为我远游人生的加油站。最温暖的记忆,是母亲与我一起生活在汕头的两年时光。1996年,我到汕头大学工作不久,儿子出生了,这让我有初为人父的喜悦,同时也陷入手忙脚乱的窘境,于是只好向母亲告急。母亲从没离开过老家,也不愿意离开老家,但为了我的一声召唤,母亲就从几千里之遥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异乡,我想,也只有母亲才能做出这种义无反顾的付出。那时候,母亲年近古稀,又有胃疾,他几乎是用尽了毕生心血来悉心、倾心照料她人生中最小的也是最后的一个孙子。朝夕相处之间,我再次感受到母亲骨子里的善良与朴实,她的给予我的,既是作为母亲的宽厚温情,也是作为奶奶的慈祥和蔼。在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母亲胖了许多,比在乡下的时候白了许多,面色红润;加之天生素雅整洁,因此当一个满头银丝的老人手牵白白胖胖的孙子行走在汕头大学校园里的时候,有同事说这简直就是一道风景啊。汕头大学校园环境固然绝佳,但母亲还是觉得自己的世界在老家乡下,因此1998年的夏天我们带着母亲回老家探亲之后,母亲便不愿意随我们返回汕头。这是一段短暂的岁月,犹如一颗星,闪耀于我的远游生涯,成为我最甜蜜的怀念。
每次回乡,母亲总是忙忙碌碌的,似乎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于是,母亲留给我的,总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健康形象。因此,当2014年元宵过后,姐姐打电话来说,母亲身体虚弱的不行了,要我赶紧回去一趟。我并不以为然,心想,也许是冬天的寒冷所致吧,等到春暖,她肯定会好起来的。当然,我也不敢马虎,匆忙赶回老家。那时候,虽已冬末,但严寒未消,母亲整日不能离床,或坐,或卧,神志也有些含混不清了,一脸倦容,目光呆滞。五哥安慰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顽疾,只是体弱。我陪伴在母亲身前,白天与她说话,带着她一起回忆她熟悉的人与事;晚上侍睡于床侧,照料深夜起居。起初,我心存念想,只盼天气快点转暖,母亲恢复如常。后来,慢慢发现,母亲开始臆想,并说些奇怪的话,比如指着墙上说上面有千万人马,指着被子说上面爬满了蚂蚁或落满了雪籽并伸手去抓,而且整夜喋喋不休、自说自话,甚至说着说着突然就要起身下床。此刻,我才意识到,母亲已经是油尽灯枯,走到人生边上了。好在母亲还能进食,神色暂无异样,陪伴了一个星期后,哥嫂让我先回东莞。不到半个月,再次接到电话,已是母亲的最后时刻了。待我农历二月初五到家,母亲第二天就在七个儿女悲伤的目光里安静地离开了。事后回想,那一个星期,侍陪母亲左右,从清晨到日暮,从黄昏到黎明,是我作为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最后一次亲密相随。母子一场,此生无憾了。而这一小段时光,已为我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她还在家乡静静地生活着,或正在菜地里伺弄她的各色瓜菜,或正在和隔壁的堂嫂话家常,或正端坐门前看暮色四合、鸡鸭归笼……但母亲真的是走了,走了三年,走过了一千多个日月,并正向遥远的岁月走去。
今年,家里的兰花长得格外好,我宁愿它们是为母亲而生。每一朵绽开的花,都书写着对母亲的思念。
此刻,家乡的油菜该是开花了吧。遍野的油菜花迎风摇曳,它们在为母亲唱思念的歌。
史铁生死后,妻子陈希米著《让死活下去》一书,怀念史铁生。可是母亲啊,你何曾离去?你就是子女心中一个永恒的存在。母亲,无论你走多久,走多远,永远都走不出我们的思念。
ps:昨天听完李老师的分享很受触动啊!有时候感觉爸妈似乎是很健康,殊不知他们正一天一天离我们远去,于是4.1日早上还没睁开眼睛,就跟妈妈视频,她一打开,第一句话是:“呀,我还以为你不小心点错了呢!”真的是很郁闷,你说我怎么随随便便就错到你那儿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