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翻阅朋友圈,见好友黄秋丰教授的几张照片,顿感非常投缘,赞叹之余,心里头自然涌出几句:
红晖住精舍,黑鸟擎飞鱼。
西山多豪放,能不忆江南!
当彩霞染红西天的时刻,我正好从城东向西方走,因为在驾驶状态,于是不能留影了,心里有点儿遗憾!
之前近一百天,在南半球的海边城市珀斯游走。在那里,于傍晚时分,常常可以看见火烧云。每每遇到此景,总是看也看不够,在镜头里采撷这些美景之时,在脑海里总是映现北京的类似画面,情不自禁地加以对比。虽然,由于空气的质量问题,在北京已经难得见到那种通透的蓝天,但一旦遇到了晴了的时候,北京的火烧云也是很美的,特别是对于摄友们,可以在大饱眼福的同时,大显身手一番!
黄老师不仅是中央民大法学院的资深教授,业余时,他也是资深的摄影师。
黄老师的摄影作品,很有不同寻常的味道,就拿这三幅举例吧,都不是一般人的视角,前景和后景,相得益彰。平素里经常会看到有的朋友所拍的火烧云画面,往往只有云天,讲究突出红色,而缺乏衬托,缺乏丰富感。
这三幅作品,都是黄老师在西山凤凰岭一带、他家的宅子里拍照的:
图一,是通过家里的一面别具特色的镜子,来展现晚霞的大貌。
图二,用晾台墙头作为分割线,以墙的暗灰突出火烧云的红和光。
图三,本来是很挡眼的两处遮拦,让自然景色不得展示全貌,这却给人一个吸引,使你的目光更去那主题部分徘徊游荡!
我与黄教授是几乎同时挎上相机的,但是,二三十年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心服口服,得老老实实称人家为老师。其实,一般人的心里头,总觉得照相技术挺简单、挺容易掌握的,但我不这么看。我认为,这与学习和掌握其他的技术和艺术技能有点儿相同,要想随大流容易,但要是脱颖而出,干出自己的特色风格来,却是难上难。
具体说,照出一幅出彩的佳作,通常不是偶然的,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可能是属于人的艺术细胞问题;再者,要有工科男的才华,能够熟练的掌握摄影器材的原理和功能,并能娴熟地驾驭之;第三,要肯下苦功夫,要多实践、多琢磨、多学习。
黄老师的艺术感,是天生的棒,而且,他明明是一枚文科男,却能够把照相器材弄得特别明白,尤其是单反类相机——不论是手动的、还是数字的相机,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以至于身边的朋友添加器材,都愿意拽着黄教授,前去指导把关。
黄教授是一个接受新事物很快、学习能力极强的人。数码相机兴起不久,他就努力钻研,成了圈里的知名的photoshop专家,而且,他讲课用的ppt做的非常生动和形象。有一次我因为中印关系的问题向他讨教。黄老师是国际法专家,打开电脑,把中国周边接邻的国家,都一一以ppt的形式,给我清清楚楚地讲解了一个遍。我本人也常常用ppt讲课,但是从黄老师这里看到了差距,真是应了那句话——山外有山,人中有人啊!
从那以后,我有类似方面的问题,更是主动地向黄老师请教。其他的朋友也是慕名而来,有的提出要求,请黄老师给予技术上的讲授和指导,甚至于亲自操刀,帮助解决相关难题。当然,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一名VIP级别受益者。
最让我钦佩的还是黄老师的认真治学的态度。若干年前,同上井冈山去采风。上山翌日,早起到山顶上去晨练,不远处,看到他背着三脚架、挎着相机从山坡走下来。原来,他是要拍照井冈山的晨曦,以草木晨露为衬景,所以四、五点钟就上山了。这一幕,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难忘。
古人云,性痴则志凝。
多年来,看到黄教授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持之以恒地专注于钻研摄影艺术,并取得令人钦佩的成果,也真是感叹和赞叹。诚然,生活中的你我他,都会有有这样那样不愉快的俗事经历和干扰,以至于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一种庸庸碌碌、无所用心的混日子的状态,手头上、心里面,皆没有看上去有意义和有意思的爱好与追求。
但是,黄老师则不然,他给我等树立了榜样——爱好并痴迷一个积极的事,并把之做到极致,甚至忘身于外,获得精神和身体的快乐,这真是一个难以企及、却值得追求的境界。
在朋友圈里看见人们总是在说,要与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可究竟谁是这样的人呢?我想,这也需要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于我而言,黄秋丰教授就是这样的人。
他堪称良师益友,值得交往,值得学习,值得常常在一起。
师大铁陀写于2019年4月13日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