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妈作品之一,更多图片往下看
今天的内容来自我的微信好友、广州日报摄影记者陈忧子同学,更准确地说是她的妈妈。
3天前我在忧子的朋友圈看到她正为自家老妈疯狂打call,带着好奇看了一下,发现确实非常了得。当诸如「佛系」「丧」这样的字眼充斥互联网生态圈,50多岁的华妈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最大化生活的意义。
华妈在总结里说,她没有拜师学画,仅仅是勤学苦练而已。有妈如此,子女可期。忧子同学2013年毕业于人大新闻学院并入职广州日报,虽然我与她从未谋面,但每天刷朋友圈总能看到她抓拍的各种精彩画面。
上个月18日,她参加了GZphotos联合Apple在Apple Store举行的高端精品摄影课程,并且分享了「决定性瞬间」理论以及用手机捕捉「决定性瞬间」的技巧。
决定性瞬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词。如果说生活的样子千百种,那么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决定,通常只发生于当下一晃而过的瞬间吧。
2017年年终总结
首发于华妈的QQ空间
●文=华妈
丫头常对我说一句话,「别说你做不了某事,先做1万遍再给我说你做不做得了」。做上一百遍,大致可以入门;做上一千遍,小有成就。
量变
跑步。2015年4月开始到2017年12月,2年4个月850天,跑了7000公里,平均每天8公里。除掉旅游、骑行、登山等等,平均每天跑步至少10公里。
画画。画水彩三年,水彩之前画素描一年。每天至少2幅,每周大幅画至少4幅。小幅的一般是明信片这类,如下图。
大幅有2开的,4开的居多。
最后是读书。上半年每周1-2本,以小说为主。下半年开始学英语后突然开窍,进入疯狂阅读模式,每天至少4本书(小说不算)。
质变
北京马拉松、广州马拉松可以看出端倪。9月的北京马拉松,成绩是4小时23分22秒;12月的广州马拉松,成绩是3小时58分51秒。
画画方面,虽然从未拜过师,但勤练的结果,无论构图还是技艺,都有那么一丁点小小的进步。
读书方面,从1周1本小说,到下半年的2天1本理论书。从看纸质书不过瘾到买大容量的Kindle,任何时间都不放过读书读书读书。
2017年革命性的转变
一向以为,本人是属于脑子特笨下里巴人型,出力气积累点量还是可以的,至于质什么时候开始变,心里没数,所以也并不奢求。
由于真心喜欢跑步,发现去年重马到今年北马前并没有任何进步,于是买了一大堆跑步方面的理论书来看,并付诸于实践,效果逐渐显露。
由此得到一点信心,开始从最白痴的英语入手。要不是有跑马在前,也许就不学了,真心跟不上进度,画画时间也少了许多。前三周每天都想放弃,一个月后,居然脑子好使了,看书再不头疼了,大部头的理论书也读得进去了,自己都吓了自己一跳。
所读的书中,科技类的书有好些,但哲学心理学书籍更多些。后者这些书能帮我理顺一下人生,活得更觉有意义一些。
别小看这个有意义,心理学上讲「幸福=快乐+意义」。做自己喜欢的事必定快乐,又快乐,又做有意义的事就很幸福。
事实上,读书的确有事半功多倍的效果。那个甜头,那个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表达不出来,只知道相当满足相当得着,甚至觉得以前好像有点白活了。
既然华妈的人生从50岁才开始,那么我才4岁半,一切都还得得及,一切都充满的希望,实在是好日子在后头哈。
期待我的2018年。不知道这一年又有怎样的转变,又会有怎样的奇迹发生,相当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