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的课程中学到一个成功扶贫的案例,是云南省勐腊县的河边村脱贫的故事,很受触动。
河边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位于云南西双版纳的雨林深处,靠近边境。2015年的时候年人均收入才两千多块钱,可以说是贫困村中的贫困村。因为雨林嘛,当地唯一的优势就是风景好,可要想发展旅游业,交通又严重拖后腿,怎么办?
要想让村民生活好起来,撒钱是肯定不行,正确的方式是能给村民创造一条劳动创造财富的道路。
实际的解决方案是政府利用两年的时间,给全村建了55幢与雨林环境相适应、具有瑶族特色的热带风情木楼,同时配套建设了进村的水泥路,另外还依靠网络、社交平台等渠道获得了大量的指导,使当地的村民依靠旅游、农家乐彻底摆脱了贫困。
现在反思一下:河边村到底是靠什么脱贫的?
首先是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是因为河边村有天然的雨林资源,才可以因此发展旅游经济。
其次是政府支持。中国有着完备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也致力于全国的脱贫工作,肯花大资金、大精力去解决贫困村民的生活难题,这一点非常难得,不相信的话看看对面的美国,早就是那么发达的国家,贫民窟依然是贫民窟,所以生为中国人,真该为自己庆幸。
还有就是互联网。强大的网络体系,包括社交平台、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等等,都给了河边村莫大的支持,这使得河边村的脱贫不仅仅是政府和干部的事,任何能帮的上忙的都会伸把手,比如你会运营,那就可以指点一下当地的村民,那么村民运营农家乐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可能就带来了更高的收益。
最后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勤劳的他们自己。世上本没有救世主,要想得救只能靠自己。河边村正是靠自己的勤劳、靠自己的劳动创造改变了贫穷落后的状态。
再深想一步,河边村的故事可以套用到个人身上。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他首先得想想自己有什么优势,有什么比别人强的技能;
其次,看看身边有什么资源,能获得哪些贵人的帮助;
还有互联网,这是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关键看你怎么用,你是用它来玩游戏,还是用它来了解世界、提高个人技能、改造世界?
有多少想法如果不去积极落实,最终都是空想,所以最关键的是要实干。
能改善自己处境的,除了脑子,还有自己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