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儿,邻居家飞走了几天的鸟儿又回来了。
邻居家大叔是个爱鸟之人,一年四季,他家屋檐下都挂着几个鸟笼,笼子里养着叫不上来名字的鸟儿。有的笼子上还盖着一块黑色的布。大叔喂他最精良的谷子,每天给他最干净的水。有的鸟很怕人,只要你一离近它,它就扑棱棱在笼子里乱撞,似乎害怕你加害于它。孩子们爱搞恶作剧,总爱在鸟笼边蹦蹦跳跳,惹得鸟儿上蹿下跳。这时候,一向性格温厚的大叔就不再温厚了,大声呵斥孩子们,等孩子走了,他还要叽里咕噜对鸟儿一番安慰。鸟儿好像能够听懂他说话,瞬间就安静下来。
每天早上,鸟儿们就卖弄他们婉转的歌喉,把你从睡梦中拉出来。这一天就从鸟儿清脆的歌声中开始了。
有一只黑色的鸟儿,大叔养了它三年,前几天喂食时,笼子的门没有关好,鸟儿飞走了。我们在安慰大叔的同时,心里却在暗暗庆幸,鸟儿在笼子里,就像人陷入了囹圄,摆脱它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毕竟,天空才是鸟儿的归宿。终于,又获得了属于它的自由。
可是,奇怪的是,在一个炊烟袅袅的傍晚,鸟儿又飞回来了,站在笼子上,打量着它的主人。大叔笑呵呵地打开鸟笼,鸟儿扭动着身子钻进了笼子里。“这鸟,真没白养,养了它三年,它还真记住了家。”大叔一边说,一边给鸟儿喂食谷子。鸟儿头也不抬地啄了起来。
回归大自然获得自由的小鸟,为什么还要回到笼子里?大叔的说法是:养了几年,有了感情,鸟儿恋家。我总觉得哪儿不对,对鸟儿来说,和人类之间的感情与能够自由的在天空翱翔相比,哪个更重要?简直不需要思考就有了答案。
那鸟儿为什么回来呢?
我想是因为主人长期的喂食,鸟儿已经丧失了在大自然中生存的能力,笼子就是它的避风港,回到笼子里,它才能生存下去。
可怜的鸟儿!
就像我们的教育。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照顾,等到他慢慢长大的时候,我们要学着慢慢的放手,让他们走出父母的视线去历练,这样他才能真正长大。可是现实并不是这样,家长对孩子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爱成了溺爱,不让孩子去经受锻炼,总害怕孩子吃苦,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等孩子长大了,他没有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无所适从,只有回到家庭里继续依靠父母。家长又怪孩子不争气。
这几天网上看到一个新闻,《名牌37岁博士回村啃老,复旦学霸家里蹲2年:高智商“巨婴”,打脸了多少中国父母?》,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往往是只让孩子学习,其他的事,父母包办,“你只负责学习,其他的事你不用问。”长大了,他们也没有目标,也没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没有什么责任感,只有回家理直气壮的啃老。这样的人被称为学霸型废人。
可是这能只怪他们吗?
小的时候我们给了他一个舒适的笼子,长大的时候又逼他去飞,这不奇怪吗?就像网上所说的———小时候你剪断了我的翅膀,长大后又怪我不能飞翔。当父母的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电视剧《小舍得》中的颜鹏,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结婚后,工作不上心,年纪轻轻,就想着在单位混饭吃,迟到、早退只为了在家打游戏。家里有了困难,就去寻求父母的帮助和庇护,成了啃老族的代表。作为一名父亲和丈夫,他不能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孩子在写作业,他却在一旁打游戏,这哪里是一个成年人?分明是一个孩子!难怪田雨岚说:“我养了两个儿子。”颜鹏是长不大了的巨婴。而颜鹏的父母一再说,他们就颜鹏一个儿子,家产都是儿子的,要那么辛苦干什么?本该属于颜鹏的责任,闫鹏的父母却主动承担了起来,想一想这样的颜鹏怎么能够长大呢?
父母的爱也是需要智慧的,有时候爱会成了碍。一旦孩子走不出舒适区,他将永远被拘束在父母用爱编织的牢笼里。
2
《肖申克的救赎》有一位老年囚犯布鲁克斯,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而得到假释。这位囚犯年轻时便犯下杀人的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经过几十年良好的狱中表现而备受囚犯甚至看守们的尊敬,可他在被释放后的几天后自杀了,吊死在政府为照顾出狱囚犯生活所提供的招待所内。看到这里,我们可能都会感到惊讶,明明出了监狱,获得了自由,谁件值得庆祝的事,为什么要去死呢?
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中的生活,在这里虽然他是一个囚犯,但是图书管理员的身份让他得到尊重,释放以后,政府为他安排了一个在超市给客人装袋子工作,但是年老了,他已经无法应对正在面临的工作,受到大家的歧视。他觉得已经没有活下去的意义,最终选择了自杀。
监狱这个牢笼成了他的庇护所,离开他,他已经不知道如何生存。想一想,这是多么可怕!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布鲁克斯不就是这只鸟儿吗?不同的是,鸟儿还可以选择重新返回,可是布鲁克斯不能再回到监狱,那么留给他的路只有死亡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