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小集


2021年2月10日早上,立春早至,物候仍是天寒地冻,百木凋零,一只啄木鸟突然来了。在30号楼后面的大花坛里,她在一棵槐树上开始耕耘,恰饭,我是八点半左右的时候开始遛狗,艾米照常在花坛南边的垃圾桶旁边逡巡,我在山坡中央藤廊里耐心等待,忽然听到头顶上方附近有响动。笃笃笃,声音忽隐忽现,周边很安静,地面上没有什么动静,于是抬起头来观瞧,这里只有几棵槐树,十来年生的样子,主干还不够粗壮,但也有了许多的沟壑,挺拔直上。春天还未到来,树上光秃秃的,枝条疏苏,没有一片叶子。响声依旧,仔细看看,十几米外的树间,果真有一只灰鸟,竖直爬在树干上,嘴巴小心地敲击着树皮。这是一只灰鸟,目测比家鸽小一些,躯干是灰色,翅膀布满黑色条纹儿,脑袋黑白相间,好似包老黑子或者曹操的大花脸,有一张黑色细长喙,根据综合判断,这是一只啄木鸟。

园子里鸟很多的,只有这啄木鸟比较罕见,她默默地低头看了我一下子,突然振翅飞向了远处的树丛,瞬间杳无踪迹,我愕然,然而很同情她,显然我惊扰了她的早餐时刻,时间匆忙,她应该还没有恰饱饭。之后几天,没有再在园子里见到她,不过我相信,最近几天她还会回来的,因为我以为,留守的鸟类一般都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而啄木鸟是典型的留鸟之一。

2月15日,这只鸟又来了,不过这次她去了池塘旁边的老柳树上,当时是早晨七点多钟,园子里没有人,只有我和一条狗。我在树下观察了许久,因为这棵树比较高,树枝相对茂密,啄木鸟并没有注意到脚下静悄悄的观测者,因此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我趁机录了好几段视频。

应该跟那天发现的是同一只啄木鸟,因为模样,个头,动作都差不多。而且据了解,啄木鸟一般都是单独行动,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出现在同一个区域,只能说是同一个家伙。

她还是埋头盯着树干,非常快地点着头,尖嘴巴快速地敲击,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一会儿沿着树干向上移动,一会儿又绕着树干横向转圈,瞬间就到了另一面,然后很快又绕回来。她的两只爪子太远了看不清楚,但一定很有力,能紧紧的抓住树皮。尾巴是黑灰色的倒三角形,又像一把折扇,总是贴在树干上,支撑着身体,保持着完美的平衡。

这只鸟的动作始终都很快,上蹿下跳,基本没有一秒以上的停留,所以我感觉她没有收获到虫子。这时树下又来了另一只狗,跟艾米热情地打招呼,继而出现小冲突,它们均发出不怀好意的低吠声,然后我的小声呵斥,终于惊动了十几米空中的鸟儿。她也发现了小心翼翼的观测者,在野生动物的概念里,人类或者其他陌生的移动物体,没有恶意的极其稀少,只可惜辜负了我的满腔善心。她的本能就是立即逃走。她的两只爪子瞬间推了一下树干,弹射起飞,双翅同时打开,快速划破空气,穿越树丛,眨眼之间离开了人的视线范围,实际上她是被建筑物隐藏起来了。

一般说来,个头越大的鸟类飞翔能力就会越强,飞行动作也相对优雅,时间也比较持久。我经常观察园子里的鸟类,看看它们的动作是否美丽得体。

园子里体型最大的鸟是灰喜鹊,它们飞行时整个身体和尾巴几乎成一直线,黑白花的尾羽会稍微散开,黑色带白条纹儿的两翅缓慢地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尖儿和整个肚子都是纯白色的,开合一次就能飞行比较远的距离,它的动作是优雅的,只是感觉总透露出一种傲慢,好像在说“你行你上,你飞得快,来捉我呀!”不过幸亏它这会儿没有开口,因为喜鹊的叫声很招人烦,单调又响亮,嘎嘎的,实在有点扰民。


个头儿小又多见的就是麻雀了,它们历史上应该以杂草种子和其他野生植物的种子为食,但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它们就主要吃人类的各种庄稼了,栖息地也都是居民点和田野附近,城市小区建立起来后,麻雀的主要食物就主要变成了居民丢弃的各种吃食儿。园子里麻雀们无处不在,白天在竹丛和地面上四处觅食,在地面活动时双脚并起来跳跃着前进,而喜鹊在地上是单腿分开,迈着走路的。麻雀的双翅又短又圆,因此不能远飞,它们只能短促地飞行,很快就会降落。不过它们的飞行动作也有很独到的地方,即是可以边飞边突然快速转变方向,非常小的转弯半径,一会儿“落叶飘”,一会儿“疾如矢”,苏27的“眼镜蛇机动”相形见绌了。


刚才说到的两种鸟,现在主要居住在人类小区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基本已成了人类的寄生动物,而不再是纯粹的野生动物了。再来说一种跟啄木鸟相似的野生动物-戴胜。这几年我在园子里也经常看到它们。戴胜以绚烂的冠羽著称,我也看见她们常在地面上慢步行走,边走边低头觅食草籽儿或者小虫子,人类走近让她受惊时,她会飞上附近的树枝,或者飞一段安全距离后又落在草地,显然不是很怕人,或者说她对自己的避险能力比较自信。戴胜飞行时双翅慢慢扇动着,一起一伏,呈波浪式前进,其优雅姿态超过傲慢的喜鹊和匆匆忙忙的麻雀,有点像啄木鸟的飞行模式。戴胜鸟黄灰相间,羽色美丽,地面上的动作也落落大方,一边行走一边不断点头,漂亮的冠羽忽起忽落,好似盛装的西洋绅士。


园子里的鸟儿,起起落落,来来往往,熟悉而又陌生,正如匆匆忙忙,走走停停的人类。有的人留下了,有的人离开了,有默契和支撑,也会有分离和惆怅。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次次的送别,流水总无情,东风却不怨。人类的江湖,远比鸟类的复杂和精彩。人在旅途,且行且珍惜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55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0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24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4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5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5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78评论 1 30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8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6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49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67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0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4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与地坛》全文 作者 史铁生 一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
    美腻琪阅读 143评论 0 0
  •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
    城希2000阅读 452评论 0 0
  • 夜莺2517阅读 127,717评论 1 9
  • 版本:ios 1.2.1 亮点: 1.app角标可以实时更新天气温度或选择空气质量,建议处女座就不要选了,不然老想...
    我就是沉沉阅读 6,887评论 1 6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532评论 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