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裔山的第80篇文章,本文总共3720字,阅读需要12分钟
2018年,是我经历过的非常精彩的一年。换了工作,换了城市,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从头开始。离开了杭州,告别了这个我生活了7年的城市。
成都初见,其实并没有什么陌生感。
我说:师傅,去XXX。
师傅:你去哪儿哇?
两周内,无数次这样的对话,愣是把我多年没说的贵州话,全部都复习了个遍。可能也是因此,我觉得对于成都,是有几分熟悉感在的。
没过几天,我加入了成都趁早,一直听说成都趁早的氛围不错,于是我熟练的打开了公众号,加了Cassie的微信,加入了成都趁早的微信群。
为什么说是熟练?因为我在来之前,已经把成都的拆书帮,toastmaster,趁早等组织的微信公众号关注了。而,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
新的城市
你要问我,18年这一年,你经历了哪些认知的迭代?可能要说的有很多。但是我觉得,最显著的变化是在于内心。
这些年,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勤奋并不能给你带来你最想要的东西,而真正给你带来推动的,是顶层思维的迭代。所以基于此,我每一年都会专门针对认知的迭代写一篇文章,去梳理自己的思维方式的变化。
今年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内心的思考频率和深度,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之前自己在做选择的时候,往往不会非常全面的思考。爹地也曾经就一些事情,多次表达过这一层意思。当然,我虚心接受,直到今年我才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
比起之前,今年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会开始思考很多方面的因素。我想,这就是成长的一个标致吧。在17年8月份的时候,母亲郑重的建议我,好好去了解一下成都这个城市。因为从各个方面考虑,定居杭州确实压力不小,也错过了G20之前的那一波楼市的低位。
于是我开始转而寻求第二战场,北上广深,经济压力太大,pass。未来是互联网时代,加之未来我想要从事互联网相关的工作,于是目标被锁定在了成都、重庆以及继续留在杭州之间。
重庆?互联网不够发达,且从城市的格局来看,属于山地。纵观历史,世界上的超级城市,几乎没有一个是山地城市,pass。
成都or杭州?论互联网,杭州全国领先。论房价与家庭现金流,成都更适合我。论民风民俗,成都更适合我。论教育医疗,成都更胜一筹。论事业发展,两者路子不同,杭州机会多,互联网竞争日趋白热化,成都,则是互联网的处女地,所以未来要想事业发展顺遂,大概率是要发展出自己的商业模式的,也就是创业。论人文氛围,成都稍胜一筹,天府之都与上有天堂不相上下,但是在我亲身感受来看,成都的人文氛围要更好一些,成都趁早在全球趁早里面排位相当靠前。论地理位置,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兼顾事业和尽孝的地方。论薪资,杭州胜,所以来了成都,我必须接受自己降薪的事实,并且,必须自己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做好事业,不管是本职工作,还是副业,还是未来创业。
上述的思考,断断续续,经历了4-6个月,我终于下定决心,在4.1日坐上了飞机,来到了成都。
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自己的成长了,开始思考事物的方方面面,宏观和微观。层层深入,互相印证。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意味着,自己已经开始具备全面、全局思考的思维。并且开始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得到证实。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这一点是十分关键的。
雷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一段话:我们恨不得每天忙72个小时,但是马云全世界飞来飞去,人家也没多忙。但是人家就是比我们做得好。后来我在40岁的时候悟到了关键,在于:顺势而为。
那么,顺势而为,其关键在于你需要对于商业,对于大势,拥有超乎常人的深刻洞察。
所以未来,我需要在这一点上,继续精进,明年报名了混沌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也会去适当加入一些MBA的课程作为自己的拓展,我无比期待2019年12月31日的复盘中,经过了又一个52周之后,自己会被塑造成什么样子。
未来可期,让我们一起携手吧~
社群那些事儿
今年第二精彩的事情,是完成了侠客岛的创建。这件事情,现在看来,其巨大的价值,绝不只是创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社群那么简单。
首先,从职业设计的顶层思维,到时间管理的方法论,到心理学中对于沟通的理解,再到经济学中对于财富的认知和定义,再到生物学男女差异的探讨。光是围观,自己就能够得到很多的启发。
同时也让我的视野得到了扩展: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的可以这么大。原来,每个人的价值观,做事方式居然能够这么异彩纷呈。通过长期的点评,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视野和眼光,确实会比较狭隘。
爹地曾说过:这世界上的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人,也不像电视剧中的那样,非黑即白。客观地说,每个人其实都是灰色的。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也会做好事。虽然这句话我铭记在心,但是也是直到今天,我才体会到了这句话中的深意所在。
其次,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我的执行力还可以,但是长期如果没有战友在身旁,还是不免偷懒。所以,有了这一群人,互为后援,互为竞争,互为战友,这样个人成长的循环,就会被不断加速。我深有体会,看到自己的同龄人,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我自己也不能落后了。
慢慢地,我发现我每周的计划,基本上都是接近90%的完成度做完的。能够在如此长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执行状态,这是我不曾体会过的一件事情。
再次,在时间管理方面,我不断地进行输出、教授、点评、复盘、反思、精简、聚焦的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时间管理技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也不断从中抽离出很多方法论,价值观。
从帮助别人找到年度最重要的3-5件事情,我锻炼了自己精简,断舍离的思维;从不断写月复盘的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精简、聚焦的功夫;从不断帮助成员成长的过程中,直接提升了我教授,输出能力,写作技巧;从点评中,我训练出了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从时间管理这件事情本身,我训练出了自己极强的目标感,极其清晰的目标感。
所以,教授是最好的学习,也是一种非常快速的成长方式。所以我势在必行,也乐在其中。
然后,我在团队中学会了借力。从一位职业生涯规划师身上,我借机进行了深入的职业思考。对于未来转型,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准确地说,职业思考是凌驾于时间管理之上的,很重要的一个顶层思维的训练。
所以,自己不敢怠慢。时间管理,也只有理顺了顶层思维之后,作为在顶层思维指导之下的,一种执行的催化剂。催化剂再好,若方向错了,也是徒劳。
我们不要陷入执行,而是要不断抽离,去从顶层思考,关于战略方面的问题。诚然,大多数人不善于战略思考,但这不是理由。世界上亘古不变的运行规则,不会因此而有丝毫的改变。
一次街边小酌
2018年9月2日,鹭洲里,和一位朋友吃饭之后,在街边寻得一处长桌,在微风习习中,显得格外雅致。树下斑驳的树影,辉映着街边的广场舞,弹唱小哥哥,竟然组成了一幅旷世奇景。
于是遂买酒对饮,煮酒论英雄。无奈,对方因寒气入体,身体不适,买了一瓶急支糖浆,以示诚意。
这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相识多年的朋友,可能却并不真正了解对方。而经过互相识别的同类,则三言两语,仿佛相识多年。
聊过彼此经历之后,我确认:此人是同类。
傍晚,此人呼风唤雨,夜观天象,发现东南方,紫气东来。她口中振振有词,仿佛在和我说话,又仿佛在和天对话。
良久,回神,赐予我两句金玉良言:
1.当尔而立之年,当变得佛系,于己,于他,多增几分宽容。
2.世间之事,莫要只争输赢,如果大家都赢,那么谁来输呢?所以任何结果都是好结果。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不断地,不断地去琢磨着两句话,字面意思全部都理解,但是在内化之时,总是觉得任督二脉有关隘不能打通。两句平常的话,组合在一起,仿佛有无穷深意,却又如此朴素,大师也!
随即,我放空自己,使出了易筋经。瞬时间,天地万物化为乌有,事物褪去浮华,只剩本质。每一个过往的瞬间,被打碎,重组,串联成线,联结成网。
一个崭新的世界呈现在我眼前。我发现原来的山并不是山,原来的水,也不是水。一张八卦图呈现在我的眼前。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刹那间,我似乎明白了这两句话的真谛。
一直以来,我对于自己,是有一套要求的。久而久之,自己仿佛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其实我深知,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标准去强加给别人呢?这是其一。
有时候,我需要将自己的责任感卸掉一部分,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能做的,是尽我所能,但是对于非我所能范畴的事情,我不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也更加不应该去越界。人与人相处,其实需要一些距离感,距离产生美。自己前些年来,在这一点上,也做的不好。这是其二。
后续,我将其二中涉及到的问题点。做了一次深度的梳理,我发现自己的核心问题,就是来自于距离感的保持。很容易就走得过于近,进而希望改变对方自己界限内的一些行为。这一点,本质上来说,也是自己的不成熟的体现,也是自己思考欠缺的体现。这是其三。
于是,我开始寻求一种机制,去控制这种距离感。去让自己和别人的相处过程中,树立起这样的一条边界。这条边界,一旦树立完成,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我找到了,这个边界,就是收费机制。用收费机制,去控制自己的边界。自己只负责提供必需的服务,而对于服务范围之外的需求,我可以不采纳,不接受,不回应。这样,这条边界就建成了。
果然,明确了这件事情之后,我的这个问题几乎马上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这件事情,如何拓展到其他方面呢?其实核心就在于,你要知道自己的边界是什么?恋人之间,可以相互碰杯,但是不能同饮一杯酒;朋友之间,可以促膝谈心,但是不可以随意干涉别人自己的内政。
简而言之,明白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可以帮助你建立起一种恰当的距离感,既不疏远,也不过分亲近,许多问题,往往因此,迎刃而解。
朋友在我离开杭州之时,送过我一句话:头脑和心都带着前行的旅者,一定会越走越开阔,见识到最不一样的风景。
现在,我似乎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其实,不是路本身越来越开阔,而关键在于内心是否足够开阔。其实,不是风景一不一样,而是在于心。
回首,那个任督二脉的关隘,好像没那么难以打通了。
结语
认知的迭代,是一辈子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情,投入再多都不为过分。我2018年,没有读很多的书籍,反而是在与人沟通,思想碰撞的过程中,获得了无数的启发和洗礼。
所以我们老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和人沟通交往,其实就是在读社会这本书。而这本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需要用一辈子去不断研读和思考的书了。
所以,我很感谢身边的那些人儿,给了我这么多的思考和成长;所以,我也很感谢身边发生的那些事儿,给了我这么多的契机去沉淀。
2018年,值得梳理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故事,未完待续,而战士,已然继续上路,杨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