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你是否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总是吵着买新玩具,但买来后,玩不过三分钟......”
“挑玩具比玩玩具时间长,玩的时候又不投入......”
“想让孩子自己玩玩具,但总是玩不久,一会儿就开始找大人......”
这些情况,在大多数家庭都会出现。那些被“寄予厚望”的玩具,却不能持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上述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玩具选择太多,导致孩子难以专注。
01
玩具太多,只会让孩子分散注意力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吉纳特说过,“玩具是儿童的文字。”
但是,他说出了现象,却没说中本质:这就好比成年人读书,书储备得越多,读完的却越少,甚至还会影响阅读兴趣。孩子玩玩具,也不是越多越好,应当 “宁缺毋滥”,每玩一次,都要让孩子玩到尽兴为止。
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首先,他将孩子随机分成两组,自由画画。
第一组孩子可以从3支画笔中选1支,第二组则可以从24支画笔中选1支。
结果,可选择性更少的第1组孩子,比第2组孩子画得更好。
随后,实验人员让孩子选择一支自己最喜欢的笔,接着,再试图说服孩子放弃选择的笔,选择另外的笔。
结果显示,第2组——有更多选择的孩子,更容易放弃自己的选择。
施瓦茨认为,选择更多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更容易放弃。
同样的道理,当孩子玩具太多时, 容易导致孩子无所适从,难以集中注意力,珍惜玩具。
02
控制玩具数量,为孩子的注意力减负
一段时间内,玩具数量建议控制在5种以内,最为恰当。
“多则惑,少则明”,在玩具数量的选择上,父母要给孩子做减法,有意识地为孩子的注意力减负。
在可选择范围内,当可获取的玩具不多也不少时,孩子更容易专注于自己喜欢的玩具,反复研究、琢磨、思考,创造出多种新的玩法。
这时,玩具才能发挥最大化的价值。
考虑到兴趣是注意力的基础,父母还需要定期为孩子更换玩具。就像博物馆一样,“隔一段时间,换一些展品”。
这种时候,孩子又会产生新鲜感,获得不同的游戏方式。
每一类玩具都应该物尽其用,发挥它最大的用处,这样给孩子带来的满足感才会更多,给予的成长空间才会更大。
03
陪孩子玩玩具,父母越“无知”,孩子越专注
每位小孩都是玩耍大师,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班门弄斧,自以为是的玩法可能会扰乱他们的专注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着急着去“纠正”孩子的玩具玩法;
抢过孩子手上的玩具,将他们没有做好的地方补上或替换,变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在孩子专心玩耍的时候,“你这样不对?”“应该这样玩?”诸如此类的评价,总是很多。
......
父母很会玩,于是,想方设法地教孩子玩。但父母忽视了,这些做法,就是在干扰孩子的专注力。
《做园丁,不做工匠》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人员制作了一款玩具,可以按下不同的按钮能够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发出“哔哔”声、亮灯、播放音乐等等。然后给两组幼儿园小孩展示这个玩具。
第一组孩子,实验人员没有介绍怎么玩,只是假装不小心按到了一个按钮,玩具发出“哔哔”声。
把玩具交给小孩后,所有的孩子都十分沉浸在探索活动之中,他们认真地探索出所有按钮的功能。
第二组孩子,实验人员仔细地向他们展示玩具的使用规则,也按下了那个“哔哔”声的按钮。
结果,这组孩子就只是按下按钮,时间一长,他们甚至有些焦躁,很快就失去兴趣,也没有探索更多的玩法。
在玩玩具时,“指导”似乎阻碍了孩子发现玩具所能提供的一切其他可能性。
父母可以把孩子“不按套路出牌”的玩法视为探索和创新,不要固执己见——虽然有时候看着孩子把一件上千块的玩具一把砸到地上,要说服自己“这是最好玩的!”确实很难。但仍要相信孩子带来的变化和惊喜。
在玩玩具时,父母要做的很简单:放下你的经验和认识,淡定看待孩子对于游戏的玩法。不打扰,不干涉,就是最大的尊重和保护。
04
好的玩具,是让孩子更专注的“宝贝”
专注力发展的重点,在于对玩具数量、质量和类型的兼顾与平衡。可以根据以下4个原则,为孩子提供更合适的玩具。
(1)多选开放式、低结构的玩具
开放式、低结构,是指玩法不止一种,不是每次打开,就只能按照同一个系列的步骤玩下来的那种玩具。
常见的乐高、积木、橡皮泥、磁铁片、木片等都属于此类玩具,玩法也多种多样。
(2)少选声光电玩具
孩子拿着机关枪“biubiubiu”叫,一边闪光一边配着嘈杂的音乐。又或者一群孩子紧盯着一个发光发亮的玩具,认真听着玩具的指令。这些玩具,都属于声光电玩具。
这些自动化程度高的玩具,容易让孩子处于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没有探索的空间,不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发展。
(3)大自然就是适合的玩具材料
《连线》杂志曾经评选“有史以来最好的玩具”,最终的获胜者是木棍。
一根木棍,就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玩法:扒拉东西、挖坑、敲打、用它去够其他东西。还可以结合其他物品,任意组合出各种新玩具。
当然,这里的“木棍”有更广阔的含义,它指代那些自然中的常见元素。这些原生态的物品,也许就是最好的玩具。
比如,树叶,可以用来作画、拼接、下落叶雨;玩沙、玩水,都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些没有具体玩法的东西,更能让孩子探索千奇百怪的玩法,保持良好的专注力。
(4)真实的生活用品是常见的玩具材料
利用真实生活中的材料,孩子们可以钻研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用受到质量低劣的塑料玩具的阻碍。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精致的玩具。
如:
观察、测量用具——放大镜、双筒望远镜、尺子等。可以用放大镜寻找花草、小昆虫;用双筒望远镜观察远处的事物,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厨房用具——木匙、筛子、铲子、餐具、水壶、杯子、锅碗瓢盆、水桶等。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用具中,都可以被孩子们延展出很多不同的玩法,合作、交流等技能都会得以提升。
生活用品——旧电话、旧电视遥控器、计算器、旧电脑键盘、弹簧、管道、盒子、大纸箱、手电筒、纽扣、串珠、编织绳等。我们常说小孩是“破坏王”,因为他们对物体充满好奇。这些废旧的物品,都是他们认识物体的重要途径。
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这一类玩具好处在于,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也容易获得,而且变化无穷。
“在这个世界里,最稀缺的能力是什么?”
“专注力。”
世界运转速度加快,知识更新迭代更是如此。我们无法掌握全部的知识和信息,但拥有一些底层能力作为支撑,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节奏。
专注力就是这样的底层能力。
这一能力,应该从小开始,从每一次玩玩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