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里的永恒

杨贵妃一生,诚然如史书所绘,享尽了天下无二之富贵荣华。华清池氤氲的温泉水滑洗凝脂,骊山行宫歌舞升平,霓裳羽衣曲如仙乐缥缈,帝王专宠更使“后宫佳丽三千人”尽皆失色。她生命的每一刻,似乎都浸在无边奢华的琼浆玉液之中。

然而,若仅以此定义其生命“值得”,则未免浅薄。那高悬在长生殿顶的七夕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终究未能让杨贵妃逃脱马嵬坡的劫数。当“六军不发无奈何”时,那曾经如山之重的帝王之爱,竟也抵不住政治漩涡的致命挤压,最终化为三尺白绫绕颈的冰冷窒息。在生死攸关的瞬间,爱意终被权力碾作齑粉,令人不禁要问:这份深爱,其质地究竟如何?它是否真正支撑得起生命沉甸甸的重量?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写下“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句,一句诗却道尽了命运的无情与彻骨的悲凉。可也正因这“宛转”与“死”的尖锐冲突,使杨贵妃的悲剧形象于时间洪流中非但未被淹没,反而升华成一种极具震撼力的文化象征。她的故事,从此不仅属于史册,更化作了永恒的艺术母题——在洪昇的《长生殿》里,在代代传唱的悲欢离合之中,她成了爱与毁灭的双重化身。

当今日我们重新思考“值得”二字,杨贵妃的经历便昭示出一种别样的答案:生命价值未必只与表面的福泽圆满相勾连。她虽命短如花,却以最极致的荣宠与最惨烈的陨落,刻下了一道无法磨灭的文化印记。这命运的悲剧,竟使其生命在人类共通的悲悯与艺术里获得了不朽。杨贵妃,在权力与爱恋的绞缠中粉身碎骨,却于艺术的殿堂里重铸金身,以血泪化为永恒。

当繁华落尽,千载之下,我们仍为那宛转蛾眉的刹那芳华而叹惋。这叹息声正是她价值之证——人生价值的厚度,有时恰在悲剧的幽谷中得以丈量;而所谓“值得”,或许就藏在这令历史也为之动容的永恒叹息之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非常喜欢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长诗几乎句句经典,叙事诗写到这份上,也是绝了。真想扑在他跟前,大喊:白大爷啊白大...
    寒塘渡鹤阅读 791评论 4 9
  • 引子 2009年的一个夏日,在陕西兴平马嵬坡的贵妃公园。青砖砌着院墙,也砌着贵妃的墓,最是她的雕像矗立在夕辉里,汉...
    孔孟之乡阅读 978评论 5 19
  • 《长恨歌》与《琵琶行》 ——解读诗人白居易 中国有过一个伟大的时代,那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年代,她就是唐朝。从公元六世...
    江南铁鹰阅读 2,463评论 0 6
  •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长恨歌》诗意图(戴敦邦绘) 《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
    廖语阅读 3,009评论 0 1
  •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
    简丹来说阅读 351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