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才发现,孩子对于围棋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每天一放学,就要拉着爷爷或爸爸下一盘。面对家里无人会下围棋的现状,孩子总是耐心地教导,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什么是“打吃”,什么是“虎口”,什么是“扭羊头”,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子”,耳濡目染,大人们对这些术语也日渐熟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提走她子儿的也只有爷爷了,爸爸妈妈早已不是她的对手。于是,家里下围棋的氛围就不怎么浓了。有一次我问起来,她悻悻地说,你们都不厉害,我你们下棋没意思。
其实,作为一个热爱围棋的家长,我是不称职的。很早时候,孩子围棋杂志中涉及《家长围棋课堂》等内容,她都热心地替我讲解,我却常常以工作太忙而心猿意马,无心学习,所以根本未曾入门,自然做不了她的对手。就这样,过了一年。夏天的时候,老师通知有一个级位比赛,全市爱围棋的小朋友将会一起对弈。正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全当是见见世面。周六早上我们一起带宝宝参加比赛。棋院的棋艺大厅里可谓人山人海,孩子们比赛时也是有板有眼,家长们在熙熙攘攘的休息大厅里焦灼地等待。一天半的比赛,孩子早晨4场全胜,下午3负1胜,第二天2胜1负,总战绩7胜4负,进入二级。可以说,孩子的表现大大超越了我的想象,我才意识到她除了热爱,除了玩得开心之外,她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其实真正让我关注的是孩子的情绪。输赢是能力问题,而能否控制情绪则是家长需要调控的。早晨的全胜战绩,作为家长,除了替她高兴,还多了一份担忧,担心孩子觉得自己最厉害,万一输不起怎么办。争强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在家里平时下棋时,有时处于劣势,便会情绪失控,哇哇大哭。于是,孩子每胜一盘,我都是不停地打预防针,输赢不重要,要好好比赛。
其实,大人们常说的“输赢不重要”,以此来鼓励和安慰孩子,输赢真的不重要吗?当然不是。这句话我们连自己也说服不了。输赢其实很重要,如果不重要的话,为什么孩子输了,作为家长的低落情绪和眼神就会不自然地流露,不停地说,“没事没事”,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失落和失望。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每盘能赢呢,但是,我们更重要的事是教孩子能够面对输!希望固然是美好的,但要做好的是让孩子在输赢的较量中,学会面对输,能够输得起。
元月,新一年的升段比赛如期而至。可是,孩子的状态却并不如人意。因为她所在的班级没有对手,常常处于“独孤求败”的境地。每次上完课,回来问她时,总会说“赢了”。可对手往往都是一些不怎么会下棋的小朋友,和她的实力是有差距的。回家后,由于缺乏研究,爷爷的围棋水平与她早已相去甚远,更别说爸爸妈妈了。家里除了围棋之外,跳棋、国际跳棋、象棋倒是轮番受宠,围棋早已被“打入冷宫”。这次比赛充满了很多未知,担心觉得不可一世没有对手的孩子在井底待得太久,一走出地面,便会输得一败涂地。
果然,第一场比赛就输了。出来之后,她的情绪很淡定,我也踏实多了。和孩子一样,作为赛场外的父母也在参加比赛,考验的是心理素质。妈妈说她自己像参加高考一样紧张,我觉得有些夸张。心有惊雷而能面如平湖,方为真家长;能和孩子一起面对失败,才是大智慧!接下来的比赛,孩子每次都是静静地走出来,笑眯眯地告诉我“赢了”,或者平静地说“输了”。我都很坦然,让孩子平静地面对输赢。最终,孩子也凭自己的能力,7胜4负,顺利进入1段。一次比赛,除了围棋水平之外,我要教会孩子面对输赢。
在赛场外,最常见的就是,孩子蹦蹦跳跳着扑到父母的怀里,大喝道,“我赢了”,父母拍手称好。抑或,孩子垂头丧气地走到父母跟前,小声说“输了”,父母横加指责,“是不是中午肉吃多了?”“前面还挺厉害的,怎么现在一盘不如一盘?”孰不知,比赛的编排规则,就是对手越来越强,孩子自然逐渐就有点应付不来,以这样不专业的局外人而质问孩子,是很不理智的。
作为中国古老的游戏方式——围棋,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孔子曾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的言论,意思是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杜甫也有“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年老的妻子安安静静地在纸上画了棋盘,幼小的孩子在石头上把缝衣针敲打弯曲做成了钓钩。这是战乱年代短暂的安定时光,多么闲适的江村生活画面啊!围棋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同于象棋的博杀,棋子由多及少,金戈铁马杀声震天,生命在博杀中一个个逝去,最后决出胜负。围棋不然,空盘开场,落子有声,看不出常见的剑拔驽张,就在这一点一滴地围剿中,技不如人者渐渐力不从心,甘心认输。对于棋艺相当的小朋友来说,与其说是能力的比拼,不如说是心态的战斗。
“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诚然,输赢是围棋选手的必然结局,而对于家长来说,教会孩子面对输赢则蕴涵着大智慧,莫让老祖宗的好东西在我们手里变味,成为孩子比拼厮杀的工具。在围棋中学会静思,修养身心,面对输赢,从容处之,方为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