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我对新闻有着那么一丁点的深刻理解,可能都是来源于你,F小姐。你的每篇文章播客我都能看出专业对于一个人的重塑和思想建构
三个新闻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术语并折射专业对人格的养成
source中文一般会翻译为信息来源,原始出处。新闻稿中常见表述某某人说或某调查报告显示。这里的某某人说或某调查报告都表示信息来源。公开信息来源可以让受众对信息可信度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和评估,然后再来决定要不要相信,要不要依据这则信息作决定。另一个是让采编过程更加透明,想要核查事实或者想要了解更多报道中没有提到的信息他们是可以根据来源自行进行检索的。关于信息来源在上专业课时有很多操作细则讨论:有多少种方法鉴定一个信息来源是否可靠,怎样检测一张图或者数据的原始出处,匿名信息来源可不可以用,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用,引用信源所说的话时候双引号这些句子可以修改么?能修改到什么程度。以上技术层面培养的是什么,精神洁癖,一种特别较真的性格,眼睛里进不得沙子那种。落实到信息来源,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能捏造。捏造了就是捏造了。在一个奉客观与真相为圭臬的行当里,连这点最基本的诚实都做不到人品该有多卑劣。每个专业都鱼龙混杂,做人做事都一丝不苟到吹毛求疵的,因为堂堂正正,因为问心无愧,他们永远都知道配得上更好的生活,他们身上那种认真的气质就像一种祝福,这种祝福最踏实。因为是自己给的别人永远抢不走。做一个真诚的人这是source 这个词教给我的人生课
第二个术语pitch 中文一般翻译为选题。所有的新闻产品无论是一篇短小的文字稿或是一系列几十集的纪录片都是从最初的选题发展而来的,成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最棒的一个特权就是那些你所关心的事你可以让更多的人去关注他,先找到自己关心的事,尽量一针见血的说明为什么值得更多的人关注。在英文里pitch有很多意思,除了在新闻里被译为选题 。在球场上 的意思 投球。投球时清楚自己要把这个球投到哪,选题也一样。最关键的一环找到这个题目真正的焦点,选题失焦 。找到焦点是考验一个人一系列的综合能力,首先得是个勤奋的人,如果对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基本框架都没有了解,怎么去判断要害在哪里,视野狭窄的人是很难发展深刻的洞察力,所以选题的先决条件是要搜集海量的素材,无论是从通过观察 阅读 采访任意一种,与世间万事万物打交道的方式都可以。总之一刻都不能松懈内心的选题意识,考验条理是不是够清晰。当你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决定哪个是值得发展的选题,筛选的指标又包括哪些。选题的意义是不是有价值。操作者能力的高低,题目应该以怎样的媒介实现,选题的时效性持续多久。这些都要考虑到,试图选择一个最优解。选题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随着调查的深入,才能把控对选题的深入,而不是在海量信息中失焦。选题意识对于人格的影响就是更想让人总结归纳,更想点破事物的本质,成为一个能发现意义的人,这是pitch教给我的人生课。
第三个术语叫feature,中文一般会译为特稿,特稿是一种中用虚构文学写作技巧来完成的新闻稿件。简单来说就是真实的故事,特稿是新闻业中集大成者,它的精髓是说把一个看上去和你没关系的事用你也听得懂的语言讲给你听,并且最终让你发现自己与这件事之间的联系。2011年中国青年报 永不抵达的列车,写的是723 温州动车事故不幸身亡的两位大学生的故事。在读那篇特稿之前,723 事故对我来说千里之外的一场灾难,伤亡数字就只是数字,读了那篇特稿后有一种混杂着悲伤和恐惧的感情升起来,去关心那场事故了解它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到底有什么人去负责。因为我不知道哪一天我的生命会不会像这样不明不白的没掉。这就是特稿和其他新闻体裁不一样的魅力。平常最常见的通讯和消息就只是告知而已。但特稿要做的是唤醒关注,并促进理解。(新闻交给他很多连老师,父母都无法交给他的事,那就是让他理解身边的所有仇恨、暴力还有美。有时我觉得自己身处一个空前撕裂的时代,技术的便捷,碎片化阅读,让人更轻易的学会仇恨冷漠,还有很多优秀的特稿,不遗余力坚守人类社会最美好的价值)故事是拉倒巴别塔的唯一一种方法。这个世界每天都会竖起一堵又一堵墙,但是特稿和特稿记者们每天都在修建一座又一座的桥。好奇,谦卑全神贯注的聆听和观看以及无论如何不放弃了解和沟通,这些是feature教给我的人生课。
总结 :从信息来源这件微乎其微的小事看人的品格,采编啊采编啊。手敲整理笔记。F给了我对新闻最深的理解,她的文采素养,是每每张口就能把我折服的。
以上来自F小姐,个人整理的笔记,(反正我已被实力打脸,我喜欢F小姐又一直被她影响,以这期节目开篇引用赵智沉,教育一词的宏观概括,这些话F小姐说完一点都不觉得装逼,因为她配把这些话讲出来。不管是播客还是文章有逻辑 架构清晰,文字功底与储备都是我望尘莫及的,我看见了不同新闻从业者的level,和不同教育背景下对新闻的理解,F一直被我视为新闻素养极高 更何况F并没有从事新闻 我现在都不敢说我上过学。我是个特别懒散的人,懒到散架子。但还算是个有鉴赏能力的人吧。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整理这些,我希望能多一点匡正自己 。不再试图去与一些人争论,带上耳机是最好的选择 更没有批评别人的想法是错的资格,因为我都还没有活好我自己。我还挺不喜欢回答别人我以后想做什么关于这个相似的问题,三年目标肯定会有长远规划真的是看个人发展,因为我还没有到把自己伸展开,能看明白自己。而我唯一觉得这个过程我努力了,我比以前的自己更好了我就很开心。下午对于一个同学的提问,用啃老搪塞过去了,慢慢的不想过多解释,每个人都有存在脑海中思维的墙。每个个体的经历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对世事的感知和领悟的天差地别。在我还觉得哇终于可以去香港了,身边的人已经在申请美国签证了。有很多时候你说的话不被别人理解,没有谁在装逼,没有谁看不起谁,可能不在一个时空,认知观念的不同导致理解的偏差。现在我不会轻易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述出来,因为经受过不理解,甚至打击嘲笑,被亲近的人不理解那种感觉更难过。在不同的声音面前保护自己,我不需要被别人理解,这句看似残酷的话却无形中保护了我。为什么一定要别人接受你的想法呢?你怎么知道你的生活方式一定是正确的呢?还有为什么要指责别人的生活方式,我们都没有资格别说是干涉,评论都没资格
分享一件在我成长过程中有意思却值得我反思的事,我的父亲是个极其大男子主义的人,独裁,家中是他的一言堂。给我做了不少决定不管我喜欢还是不喜欢,总之是他觉得这是为你好的决定。从小叛逆,处处反抗他的压榨,我和他的关系从我小学毕业以后一直处于相排斥的两个磁极,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以一种,好,既然你做的这个决定,结果不好了失败了我一定会说,都是你做的决定,巴拉巴拉埋怨的话。在我妈对我的一纸宣告从此我不再干涉你,你可以自己做决定了,我以后的话将对你是参考,不再是最终给你敲定主意的人了。这时我慌了啊,这种感觉就像你多年困在笼里,今天忽然让你飞了,说实话我早都不会飞了。
现在我妈可能依然在某件事上不支持,但她表现的态度是 那是你的人生,你都要自己去承担面对。不管你的梦想还是想法,你自己去努力实现,我们帮不了你什么了。但不管你失败了还是什么结果,你都可以回家。现在我什么事都和我妈说,从没骗过她什么,她是我坚实的依靠。我也在不断学着做决定,取舍,面对得失。我记得我在本上写过一句:妈妈决定家的温度。虽然我现在依然不愿意回家但我一直想我妈,还是会打电话撒娇说要吃好吃的。
直到高考后,这场引起我家巨变的考试,不对裂变 (化学反应堆的裂变)。这个标榜为我是教育失败产物的考试,我忽然发现这个世界的人,忽然对你的态度180度的转变,有冷嘲热讽 (哈哈哈,但现在我真的想说谢谢你们,我也在一夜之间看清了真正关心我的人,没有亲人,一个都没有 nothing 。在之后的每每除夕都是我最狼狈最寂寞在异乡度过的,第一年的除夕在火车上度过,第二年在北京一个人度过。你知道么?那句:那些猛烈的情绪折磨着我,这句话陪伴着我多少个日日夜夜。我真的很感谢你们啊,我真的很感谢高考啊)让我成长了太多了,让我从未有过的真实。为什么要恨啊?不恨 ,就看不起你又怎样 ,弱者只有被遗忘。面对那种散发着人道主义援助的眼神,我更喜欢冷漠。
行为永远比语言更有冲击力
辩解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
出生在美国的人就一定比其他国家的人更高人一等么? 难道坐飞机就一定比坐绿皮火车的人高几个level么? 不管坐头等舱还是经济舱,还是火车 不一样的是手段不同方式不同,最终都会抵达终点。人不分高低贵贱,但品格可以窥探一个人。即便老师,这个最高尚的职位也会有 品格低劣到让人唾弃,我想反问在大学我们在接受的是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到底在教育我们什么。对课本的照搬照抄是教育么?我从来不承认我在接受的是教育,嗯 如果说培训还算是确切。引用赵智沉:教育 education 区别与训练 train,培养的是人格而不是工具,通过教育我们培养责任与人文关怀,懂得区分事实与观点,我们学会批判与分析,我们拥有审美与自律,除此之外好的教育应当赋予人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校园之外可以获得以上各方面的成长。我忽然想起之前我们开玩笑说学习是柏拉图式的(学霸才是这种理解,学渣的我表示 嗯 学习是性感的还很自由)当然这种问题通常都是大师回答的。
在或是一些不被注意到的人也同样散发着令人尊敬的品格(我记得有一次过安检被查处携带有违禁物品,扔掉觉得可惜,后来在天桥上我把这些东西交给了一个卖玉米的老人,我说这些东西我带不走,就送给你吧 虽然不值钱但我很珍惜。随即我转身离开,她把我叫住了 送给我了一颗玉米。)这整个过程中,我们在平等交换,不知道为什么我更敬重她了。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平等交换才是维系关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我是爱钱,但从来不用金钱考量一个人
善良是一种天赋,善意是一种选择。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做个善良的人吧
阿杜从来没有嘲笑过我 ,在整个高中三年她贯穿了我整个三年。我到现在都还说,我一直喜欢的好像都是你玩剩下的。高中时阿杜说她要做演员,我讽刺到 这十八线以外的地方每年考上北影上戏中戏或是设计类院校简直是和我数学及格一样的奇迹啊。 我嘲笑过她的梦想,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转为支持认真的看待她的梦想,陪她考北影到她在横店的努力。 现在想起她和我说 :我要当个演员,多的是对别人梦想的尊重。即使遥不可及,至少她是从来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很羡慕这样的人。就像今天我班级里的女孩和我说,我就是要当记者,要挖掘事实真相,要提供真知灼见的。在这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面前我输的一败涂地,因为不管结果的实现与否,他们都是做过梦的英雄。就像看星爷的喜剧之王,我就是那个死跑龙套的,那样让人热泪盈眶。
我还知道自己要什么 还在争取,还存活在一个努力挣扎还是会有机会的氛围。不是已经很好了么?没有谁规定要怎么活,而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的探索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在深夜,我也会辗转反侧想到一个人要面对所有的事,无尽的孤独与害怕。但别无选择。
如果突然想写字就去写,至于最终是个什么,可能以后回头看觉得太拙劣,low 。唉 没关系 用文字记录生活,通过回望看待自己的改变,平常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