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价值”这个词可能已经被我们大家所熟知,而且很多情感专家认为增进亲密关系的终极技巧就是提升“自我价值”。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价值”?是精致的样貌,完美的体型还是有房有车有地位呢?
我可以说这些东西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是:这些东西呈现出来的是不是真实的你。
如果你不太理解我上述的观点,那咋们就先从自我价值的形成说起。
它的形成范围是在婴儿出生到3岁之间,它主要包含两个部分,
(1)归属感
这个的形成时间在1岁前。主要是和妈妈在情感互动方面逐渐形成的一种体系,这段时间只要妈妈能够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那他就会获得较高的归属感,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进而发展出于其他人或者一个团体,一个城市的归属感。
(2)掌控感
这个的形成时间在1-3岁之间。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开始展现出向外界探索的欲望了,他们会对任何一个事物产生好奇。于是,他们会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来获取和感受一些东西,如果他的这些行为被外力所束缚了,他们就无法自主地去感受这些东西,那么他的掌控感就会处在一种缺失的状态。
例如,很多家长会限制孩子去咬一些东西,觉得这样不干净,而且可能会误吞导致危险。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关注他们的动向,这样的危险是能够避免的,而且这样的担心有时候是多余的,比如它是一个很大的物件根本无法吞下。
这样限制孩子的行为会导致孩子在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等到他成年以后就会发展出一些坏的习惯,比如抽烟、喝酒、咬手指头等等不良的问题。
对于这两个部分,我们那个阶段是没有主动权的,所以也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而去谴责自己的父母或其他的家人。毕竟,这个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成长来获得的。
这里我会将不同的自我价值感分为三个阶段,然后给出相应的提升方法。
一、空心人阶段
这个阶段的个体我把他称之为空心人,也就是完全没有自我的感念,对任何事物都是一种麻木的状态,常见的表现形态是:没有主见,啥都无所谓,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这种情况太严重的话,会发展成神经衰弱甚至是抑郁症。
这个阶段的解决思路就是“排毒”,即需要我们去系统的了解他,探索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的这种现象,他还存在着那些固有的消极信念等等,然后逐一的去用专业的心理干预技术或者药物去化解。
二、海绵人阶段
这个阶段的个体看上去没有很大的问题,但只要受到外力的影响,他就会像海绵一样被压缩成很小的一团。
也就是说,他们的“自我价值”是取决于外界的,外界对他们的反应是好的,他们的“自我价值”就高,反之就会很低。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假装很独立但实际是一种低价值的防御机制还有那些极端自信的人也是如此,他们需要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还有就是喜欢寻求存在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等等。
这个阶段的提升方法是给与足够的支持和理解,也就是让他们感受到爱,让他们知道这个社会原本是接纳他们的,只是童年的某些经历让他们有了错误的认知,当他们的防御机制逐渐被化解之后,真正的自我就会浮现。
三、石头人阶段
这个阶段的个体就已经很完整了,他们有深刻的自我意识,在工作和人际交往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但也不是说没有一点毛病,毕竟我们都是人而不是神。这个阶段会表现出极强的控制感,他们对自己总是要求很高,而且极其的敏感多疑,无法接受自身存在的一些缺点,比如样貌,情感脆弱,偶尔犯错等等,这种情况严重的话就会导致强迫症。
这个阶段的提升方法就是尝试着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用心去感受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轻轻的告诉自己“它们是属于你的”,然后继续去感受它们的温度和形态的变化。当我们能够接纳了自己的身体,肯定了它存在的价值,我们也就能排除那些本不属于我们自身的东西了,当这个界限划分好之后,你的真实形象也就成型了。
你就是你,而不是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