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两个自我
体验自我 VS 记忆自我
人们除了在思考时有两套系统,即前文的系统1,系统2,在感受事物时还有两个自我,分别是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
作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是关于两名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对于检查过程的体验数据的研究。实验中,患者每60秒叙述一次当前的痛苦程度。如下图所示,A的体验持续了8分钟,B持续了24分钟。
如果我们按照体验效用(experienced utility)来做比较的话(图中的阴影面积),很明显B遭受的痛苦更多,且痛苦程度最大值并不比A少。当实验结束时,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评估整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的“痛苦”,并从中得到两个结论: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尾,时间过程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高峰之后,终点出现得越迅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印象越深刻。(作者因为这个认知的发现获得诺贝尔奖)
——过程忽视(duration neglect):过程的长短对记忆的评估没有影响。
在上个实验中,A的峰终(8和7)平均值是7.5,B(8和1)只有4.5,所以在回忆整个体检过程时,A觉得更加疼苦,尽管他遭受痛苦的时间比B短得多。这给医生提出了难题:到底是延长患者遭受的痛苦时间,但是给他一个相对缓和的结尾,令他有个相对愉快的回忆;还是减少患者遭受痛苦的时间,但是留下一个强烈的痛苦记忆呢?
我们的记忆自我是占主导地位的,因为体验自我无法被叙述出来并储存到大脑里。记忆自我符合上述两个特征——峰终定律和忽视过程。所以一场表演会怎样被人们记住取决于它的压轴节目,观众会忽略表演其他过程中的好坏。人生的最后时刻如果也可以选择,人们更愿意选择在一个美好的结局里去世,而不是再活个没什么好纪念的5年。
记忆自我就是创造故事。我们对人生都关注高潮和结尾,而人生的长短和过程无人问津。人们对于度假方式的选择,也反应了记忆自我在决策过程中优先于体验自我:大家会倾向于去新的目的地充实新的记忆,而不是去已经去过的舒适悠闲的度假区。尽管假期本来就是为了在忙碌的工作后放松休息的,但是人们还是会把旅行日程排得满满,不辞辛苦地穿梭与景点之间,疯狂地拍照,把储存记忆当做旅行最重要的目的(尽管照片拍完了也很少有时间回头去看)。
幸福到底是什么
钱可以买到快乐吗?一项对1000名美国人的每日调查和来自45万受试者的回应得出一个结论:贫穷使人悲惨,富有可能会提升某个人的生活满意度,但总体来说却不能提高体验自我的幸福感。穷人的生活时常是不幸的,但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在吃巧克力时的快乐感比穷人家的孩子低,受过更高教育的人压力也会越大。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质量会削弱人们享受生活中小乐趣的能力。
那么幸福的关键到底在哪里呢?试想当你决定对生活做一些小改变时需要在下面两个选择中做出决定:买一辆舒适的新车;加入每周都有聚会的小组。由于“眼见为实”的心理,人们通常会对夸大新车这个实物的记忆价值,低估聚会小组对于体验自我的时间价值。本书中不断重复时间的重要性。怎样选择度过自己的时间是幸福的关键。通常来说,与自己喜爱的人相处的时间越长,就越幸福。
在一次旅游途中,我在一个美丽的湖畔停留了片刻,并发现了不同游客完全不同的行为:有一组夫妻从车里搬出来两把折叠椅,静静地坐在湖边观赏湖景;有一个骑自行车来的的游客直接脱掉外套就下水去湖里游泳了;有几个游客不停地在换地方拍照,几乎连放下相机用肉眼去观赏湖景的时间都没有几分钟。对于不同行为的游客,每一种方式对于他们自己来说都是愉悦的。我自己旅行也是要拍照的,但是我会用更长的时间去去感受景色,空间,和时间。我优先选择体验自我,把小部分时间留给记忆自我,即使有些景色没有被相机记录下来也无妨。然而我也十分清楚,我的这份体验是没有办法再重播的,除非我再花同样的金钱和时间重游此地。几张照片就能记录下这个时刻,即使之后通过照片来回忆的那份体验是不准确的。
记忆自我和体验自我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呢?这种矛盾性充满了人的一生。我们的记忆自我希望人生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个好的结局作为纪念,然而我们也不应该忽略了体验自我和人生的过程。我们与在乎的人相处的时光,我们在到达目标过程中的一点点进步,这些都是幸福。在变化越来越快,容易让人迷失自我的时代里,感受这些平时被忽略的幸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