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令人讨厌的“过来人”

一、

两岁半的儿子,近段时间疯狂迷恋上看电视,坐视不管的话要看上三四个小时不眨眼,不喝水,不吃东西,不撒尿。因为一直崇尚宽松式教育,起初放任他不管,原以为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长期迷恋一种事物,慢慢就会失去兴趣。然而,这种状况并没有随着我的放任而好转,反而愈演愈烈。无论好言相劝还是兴趣转移,甚至强制关电视,都不能割舍他对电视的热爱。

遂微博求助尹老师怎么解决孩子迷恋电视的问题。尹老师是我最敬重的育儿作家之一,看过她写的两本育儿书,观点鲜明,幽默风趣,育儿的观念深得我心。书中也有关于孩子迷恋看电视的解决办法示例说明,使用过一两次之后,这个法子被小家伙破掉,不管用了。求助微博发出之后,评论回复瞬间好多条。

“两岁半的孩子看动画片竟然需要解决?我儿子以前看动画片,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我没管过他,现在也不看了啊?”

“他爱看几个小时看几个小时,你这点信任都不给孩子,拿什么指望他尊重你,听你的话呢?”

“两岁多的孩子根本没有自制力,你应该用更有兴趣的东西吸引他,转移他注意力啊!"

"你给他看就是了,看够了自然就不看了,你管孩子太多了"

......

天南海北的育儿专家,滔滔不绝的过来人,指指点点的键盘侠,一瞬间,全部抵达。只剩我一人面对手机屏幕迎风凌乱。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家庭环境,成长环境都在无时无刻的营造和影响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

两岁半的孩子,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连续看电视长达四五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动,你告诉我不用管?我管了就是不信任、不尊重孩子?

谢谢你的关心,我真没那么心大,让两岁多的孩子长期面对电视,坐视不管,我无法让我的孩子成为电视的牺牲品和教育的试验品。

谢谢你的批评,你做为过来人,也只教育过你的孩子,不知道别家孩子的性格,习性和习惯,请收起你满满的自信和说教。

二、


尹老师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专家这样定义“溺爱”: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孩子一哭闹,就无条件满足——这导致人们无端限制孩子,并把限制合理化,无视儿童的需求。“溺爱”说法实在是有误,有毒,让人们因恐惧而去欺负孩子。爱就是爱,越多越好,再多也不会溺人。世上从没有“溺爱”这回事。

有一网友妈妈在下面求助说:孩子吃过一块雪糕还要,说明天给就开始哭。那这时是给还是不给?给了,怕把哭当成一种手段,不给就一直哭..."

因为当下也在面临这个问题,也因为孩子吃雪糕的事情,跟孩子爸爸和奶奶产生分歧,于是点开评论逐一查看,想寻求一点收获。

有一个网友回复:告诉他雪糕吃多了容易生病,如果孩子坚持要吃,就给 他。真的病一次,以后自己就不要那么多雪糕了。

求助的妈妈炸了:中国亲妈一般都不会这么说!你是没当过妈还是洋妈!

还有网友说:给孩子吃,直到他不吃为止。无非就是吃多了拉肚子,是你怕孩子拉肚子了自己太麻烦才不给孩子吃的吧?

满腔热情的寻求帮助,结果是失望而归,那位求助的妈妈,内心可不止失望,可能还有愤怒吧。

你们怎么知道,这位妈妈没有告诉过孩子吃雪糕多了容易生病,又怎么知道当妈妈的没有满足过孩子?若不是一次次的满足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怎么会在此求助?

每个用心的妈妈,都是集智慧和耐心与一体的superwoman,并非只有你才知道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做?

哪个当妈妈的不愿意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孩子呢?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指责妈妈没有满足孩子是因为妈妈怕麻烦,甚至要孩子吃的生病了自己以后就不吃了的妈妈,我敢肯定你们一定没遇到过这种一直一直要不停吃雪糕的孩子吧?如果有,你当真是给孩子吃到生病之后孩子自然就不吃了?

本来想留言告诉那个求助的妈妈,不要再微博求助了,不过是给自己添堵。想想还是算了。

我承认不愿意成为围攻的对象。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过来人,键盘侠,以一幅“我为你好”的样子去说教。以为养过一两个孩子,看过一两本育儿书,就成了专家。

你们只看到尹老师教别人买了一块又一块豆腐去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却没看到尹老师在书中还说过自己有一次不满足自己女儿任由她倒地撒泼的事情吧?这个细节你们看了吗?

尹老师的教育理念“不管就是最好的管”,我认为是有两个基础条件的:第一,行为不伤害自己;第二:行为不伤害别人。除此两点之外,都可以放任孩子,释放他自己的天性。凡是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行为,你告诉别人家的妈妈,不用管,管了就是不尊重孩子?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事情,不同的环境,要区别对待。而不是一概而论的认为孩子所有的行为都不用管,兴趣过了不良行为自动消失。如果我说孩子要在车流中穿行,我们不用管他,次数多了,就没兴趣了,你们肯定又要说我极端了吧!

那些站在道德至高点去指指点点别人的育儿专家们,育儿不是背书,育儿是一种经历,一种学习,一种修炼,一种取精去粕的变通。

你们是“过来人”,你们怎么说都对。

你教育你自己的孩子好了,别做讨厌的“过来人”。

三、

中国有句古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大抵意思是能流传至今的名言都蕴含着最大的人生智慧。比如:日久见人心。,又或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我们习惯了遇到生活的困惑时,向”过来人“取经,以便能解除暂时的疑惑,少些生活的困扰。

智慧的”过来人“往往会客观的分析利弊,没有道德绑架,没有意识指向,将最终的思索空间留给求助的人,去醒悟,去选择,去沉淀。

讨厌的”过来人总会”会心一笑“,自信满满,从过去讲到现在,我怎么怎么样,我家孩子怎么怎么样,我老公怎么怎么样。

引导效仿,道德绑架,言行说教。在他面前,放佛你是集愚昧,倒霉、无能于一体的失败者,恨不得被全世界嘲笑的人。非但不能帮人解决问题,反而站在别人的伤口上,肆无忌惮的狂笑。

想对那些过来人说:

对不起,我不是你,我也不想活成你的样子。

别用一幅“过来人”的口吻和语气跟我谈育儿,谈婚姻,谈职业。

因为这些,都与你无关。

对不起,你不是我,你也不明白我担忧下隐藏的小欣喜。

别用那种“为我好”的面容和姿态炫耀你的经验,你的幸福,你的成功。

因为这些,都与我无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