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给一个外国同事发微信说一个供应商的询价进度,我发现自己用了如下这些字眼:
我认为这家供应商可能不太想报价,因为一我给他发了询价一周没给我回邮件、没给我打电话,到发完询价一周的时候,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他告诉我以为已经给A国的报过了,就不需要报了。我告诉他需要报,第二,但是又一周过去了,我看了一下️云储存,他连询价文件都没下载”。
不知道你看了这句话是什么感觉。我自己看了第一句话,突然意识到我在做判断。这件事情太可怕了。因为我描述的后面两个事情完全不能推理出我在开头的那句有判断性的结论。
细思极恐,我不知道自己每天有多少话里有判断性的语言。不知道因为这件事降低了多少沟通效率、多增加了多少矛盾、在老板眼里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在孩子眼里是武断霸道的人。
如果我抱着这个供应商不想报价的想法,我会为自己这种认知找各种证据来证明我的认知。如果我这么想,真的是有很多证据可以指向这个,比如第二周我给这个供应商打了几个电话,他都没接等等。
如果我打消这个念头,我应该在给他打一个电话,问他为什么没有下载询价文件?是不是最近忙着别的项目,没有时间?公司决定是否要报价?
这么想我今天也这么做了!我今天给供应商打电话,他最近一直忙一个项目。无暇顾及这事,所以事实并不是我自己YY的那套。即使供应商自己不想做,这个事情也应该由他自己来说。而不是我主观判定这事。
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以前我依旧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因为我的潜意识没有认知到自己有问题。我的意识告诉我应该按照道理的说法去说一些事情,但是人98%的行为都是受潜意识控制的,我的潜意识里控制住了我的意识。我有一些好朋友,有时候会告诉我存在的这个问题,但是我的潜意识控制着我像过电影一样把朋友说话的场景快速推进,也就是我的眼耳鼻在他说话的时候是关闭的,因为我的认知就是这个样子的。我的潜意识会搜寻所有的证据来为自己的这个不真实的认知来论证。我们的大脑就是这么的好玩!
所以如果想要进步,我们要自己时时反省去观察自己像苞丁解牛一样把自己的解剖开一点一点的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认知”到问题所在才是提高自己的那个触发器。剩下的就是刻意练习了。
我已经有一个礼拜没有更新简书了,因为我觉得自己每天的反思不能与系统性的知识挂钩,觉得不值得更新。我肯定又犯了自己之前说的完美主义者思维,你看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会有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没必要因为这些问题产生焦虑,输出倒逼输入是一个有效的思维模型我们就得学会利用它,所以我不再纠结知识是不是系统化。只要我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