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长安的荔枝》,感觉这是大鹏导演又一部成功力作,是一部拍的很用心的影片。
大鹏导演用丰富的镜头语言,给我们讲述了那首耳熟能详的唐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背后的故事。
影片主人公李善德(大鹏饰)被同僚坑害,成为了荔枝使,要在六月一日贵妃诞辰前从岭南运送鲜荔枝回京。而历经千辛万苦运送鲜荔枝成功后,李善德却因为怒斥杨国忠(刘德华饰)而被全家流放岭南。
影片让我们从一个小窗口,窥视了大唐的社会人文以及职场系统的运转。许多故事情节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让职场打工者感同身受,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影片也告诉我们,社会顶层的一个私欲,一旦成为全系统推动落实的项目,对社会的危害有多大。国家的气运以及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可能随之改变,演绎出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的结尾,李善德听到长安沦陷后,一个人躲在荔枝树下,剥开一个又一个硕大的鳞皮丹荔,边吃边哭泣。
历尽千辛万苦,生死危难都没有让他如此悲伤,为啥听到长安沦陷,怎么还情绪失控了呢?不用担心劳民伤财再去送荔枝了,他不该高兴吗?
这样的结尾安排,恰恰体现了导演的功力,把李善德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
1. 长安作为精神图腾的崩塌
对李善德而言,长安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都城,更是他的精神家园。那里有朝廷的权威,官僚体系的秩序,个人奋斗的价值。他可以想尽办法,让荔枝保鲜,但官僚体系的腐烂,他却无能为力。他流泪,是因为意识到,自己曾拼命维护的“长安梦”毁灭了。
2. 不用再运荔枝的讽刺性解脱
荔枝转运是权力集团的一场表演,而李善德是这场闹剧中的“工具人”。长安沦陷了,荔枝也不用送了,上贡的荔枝,又大又甜,但吃到嘴里却满是苦涩。他这一刻的哭泣,是一种巨大压力后的解脱,终于不用再参与这荒诞的游戏了,但代价是他曾经做的一切都被否定了。
3. 奋斗一生,却为虎作伥的自我厌恶
李善德曾是体制内的“技术官僚”,坚信自己的专业能力能为朝廷效力。但当他看清荔枝转运背后的代价(民不聊生、友人惨死),他意识到自己的“敬业”反而助长了恶行。他的眼泪中,有对职业生涯的彻底幻灭,就像现代人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公司突然倒闭,而自己竟曾是帮凶。
李善德的崩溃,暗合了“盛世将倾”的隐喻。他拼命维护的系统,其实早已注定毁灭。这种先知般的绝望,让他吃荔枝时的哭泣更像一场提前的祭奠——不仅祭奠自己的过去,也祭奠那个即将崩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