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叶伊嘉
1、
昨天,我正在做晚饭,电话铃声响起,是妈妈。
“喂,妈妈。”
“吃饭了没啊?”
“没呢,正在做,还得等一会儿。”
“买饺子了么?”
“没有啊,买饺子干嘛?”
“明天吃啊,冬至要吃饺子的,不怕小耳朵被冻掉呀!”
“明天冬至啊,不知道啊。”
“记得一会儿到楼下买饺子,明天一定要吃啊!”
……
挂了电话,翻看日历,明天的确是冬至。
吃过饭已将近晚上十点,一想冬夜的寒冷,我望而却步。
饺子明天再买吧。
2、
睡前翻看朋友圈,已经被各式各样的饺子刷屏,还有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温馨场景,顿时感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大家都因为冬至有了充实而多彩的夜晚,我也想自己包饺子,怎奈何手拙,连饺子皮都擀不好,还要和面调馅,一个人实在是不值得这样麻烦。
今天去上班,闲暇时听同事们都在谈论昨天晚上忙碌准备今天吃的饺子,嘴上说着劳累,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想起以往在家里,冬至前一天,妈妈总会提前问我想要吃什么馅的饺子,然后她会按照我的要求去选购食材。晚上将菜和肉处理好,伴着厨房里妈妈剁饺子馅的声音,我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起床,为我们准备冬至的第一顿饭——饺子。
饺子快要出锅时,妈妈喊我起床,每每此时,我刷了牙,脸都来不及洗,冲进厨房,站在锅边,眼巴巴地看着妈妈把饺子捞进碗里,递给早已饥肠辘辘的我。
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放进嘴里,被烫得咽不下去还对妈妈说真好吃,真好吃。
爸爸会为我端上调好的蘸料,一边问我味道如何,一边按照我的“指示”不断调整。
如此这般,才叫过节。
3、
中午下班,同事都互相说着等不及回家吃饺子了,走的时候还不忘提醒我一个人更要吃饺子。
有饺子的冬至才是真正的冬至。
我也要吃饺子。
我和室友多多去了最近的饺子馆,可是冬至是大家的冬至,到了才发现门口早已被围的水泄不通,上前向服务员打听,才知道前面还有几十个人排队,旁边是店家的速冻水饺,依然是长长的队伍。
一点吃饺子的欲望都没有了。
一番商量之后,我和多多去了小龙坎涮火锅。
用餐快结束时,服务员送来一盘饺子说是冬至福利,共十个。一个饺子下肚,多多说:“这下好了,不用担心耳朵被冻掉啦!”
“对呀对呀!”
但是,总觉得这饺子里缺点儿什么。
4、
下午下班回去,我趴在床上看手机,多多回来的比我晚,还以为我睡下了,大惊小怪地说:“你怎么这么早就睡了,才几点!”
走进来发现我在趴着玩手机,自言自语道:“哦,没有啊,我说你也不会休息这么早!”
说完出去了。
我听到厨房里哗哗的流水声,喊到:“多多,你要做饭么?”
“不知道做什么饭啊?你呢?”
“我不想做。”
“我也是。”
“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点子么?”
“没有。”
“那我们去吃饺子吧,中午人那么多,现在应该没有多少人了啊!”
“正有此意!”
我拿起手机就出门了。
5、
老板安排我们上了二楼,我们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定。
点餐,我们选了素三鲜馅和猪肉白菜馅的。
等待。
因为时机得当,我们并没有等太久。
饺子端上来时,看着盘子里一个个可爱的它们,我垂涎三尺。
先来了一个素三鲜的,筋道的饺子皮,可口的韭菜鸡蛋,正符合我的口味,还有一个我爱的虾仁,再配上香香的蘸汁,咬一下满口香,比起那些速冻水饺,这可以称得上是高大上了,手工水饺更接近家里的味道。
旁边包间里时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他们的家庭聚餐,正是此刻我万分羡慕的,停顿的间隙,我不小心望向了窗外,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他们应该都是回家的方向吧。
也是那一刻,我明白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复杂滋味。
6、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每逢降温,都会叮咛,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
有一种饥饿叫妈妈觉得你饿,就像每次回家,妈妈都觉得我在外面永远吃不饱一样,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
有一种无知叫妈妈觉得你无知,就像每次过节,妈妈都要亲自通知,恐怕我会略过。
有一种味道叫妈妈的味道,就像现在,吃了招牌饺子,我依然想念妈妈亲手包的饺子。
以前我觉得妈妈的叮嘱是啰嗦,总是显得不耐烦,一个人在外独自生活,越来越能体会妈妈的担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她总是怕我吃不好穿不好,即使不能随时给予我帮助,也通过电波时时提醒我生活的细节,这是为人母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