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就是因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观察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样,对世界的认知也不一样。就象摄影、“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很多时候,因个人经历的单调性,我们只用一种方式看问题,思维固化,就可惜了。
每个事物的逻辑思路也有若干条,走一条新路或自己探索一条路(“路本无所谓有”),往往会使我们的脑洞大开。
一、什么是大历史
《中国大历史》是历史学家黄仁宇写的一本历史专著。我们可以把“大历史”比作是宏观经济学。
我们知道在经济学的研究里面,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就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就是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转、财政支出和收入的状况;而微观经济学,则主要是研究一个企业或者个人消费和收入的情况。所以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有点儿类似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就是他不拘泥于琐碎的历史细节,仅仅从国家的角度抓住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来了解中国上下3000年历史兴盛和衰亡的根本原因。
学习大历史可以帮我们摆脱历史细节的缠绕,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历史的大视角。有时候国家、民族、组织......,小到个人,为什么会长成这个样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源,都有一定的文化溯源。
二、中国的成长
1、中国封建史的主线 :“潜水艇夹面包”
黄仁宇提出一个概念:“潜水艇夹面包”,也就象现在的三明治。他认为中国封建史发展的核心原因,就是“潜水艇夹面包”式的政府结构体系。
三明治上面的那片面包代表的是中央政府里面的官员,下面的那片面包,代表的是传统的农村体系。这两部分比较稳定:皇帝和中央政府官员不会去推翻自己;老百姓只要能平安种田,吃饭肚子就行。
中间的这部分,代表的是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中国动乱不断,原因就出现在这一层。
地方官员往往都是由皇帝任命的,他们不会像皇帝那样从大局出发考虑,如何让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他们做官的目的就是可以通过压榨农民和老百姓来贪污钱财。反正他们离皇帝距离远,他们在地方上胡作非为,皇帝也不知道,因此他们常常会对农民征收重税,导致农民活不下去,不得不起来造反,最后推倒一个王朝。
2、中国为什么最先出现“大一统”国家“秦”?
首先是自然原因。秦朝的首都咸阳,也就是在西安附近,是黄土高原地带,是中国文明最早发源的地方。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黄河泥沙的堆积,所以黄河又称“母亲河”。但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冲毁河堤,淹没农田,不到两年就发生一次。要治理黄河就必须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
其次是农业。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气候差异大。北方是草原地区,而且常受旱灾,所以北方游牧民族常抢掠南方。秦始皇统一后,就修建长城,阻挡游牧民族。
第三、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儒家思想,推崇忠君爱国和家族观念,形成了“潜水艇夹面包”中的上层统治集团和下层农村稳定的系统。后来,汉武帝“独尊儒术”强化了这一思想。
3、西方工业革命期的宋朝,为什么没有出现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一个主要条件就是可以进行资本积累、土地兼并。
但在商业上,宋朝地方政府官员为了中饱私囊,不断向商人征收重税。这些沉重的税负负担,让商人没有多余的钱去进行资本的积累,他们也就没有办法用这些钱去扩大生产,研究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
另一方面,在农业上,要有大量的耕地,地主才会想到机器技术的突破。但宋朝的土地制度和唐朝很像,就是保证让所有农民都能得到小块土地。这样,确是保证国内老百姓贫富差距不会过大,但是消极方面就是没有办法出现资本主义。
4、为什么明清走向衰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底层,因为看到太多官员贪污腐败的情况,所以他当了皇帝之后,就决定建立更加厉害的中央集权政府,让地方官员不敢贪污。但他死后,因权力过度集中在皇帝手中,缺乏监督,而他的子孙又无能昏庸、不理朝政,导致地方政府官员的贪污和盘剥老百姓的事情再次死灰复燃、变本加厉;农村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加大,导致明代财政税收极度混乱。
到了清朝,人口不断增长,在乾隆时期达到了四亿,已经达到农业生产力所能养活人口的顶峰。1840年,已经经历过工业革命,进入机器化生产的英国人带着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三、《大历史》写作背景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作者),著名历史学家。1936年18岁时,考入南开大学工程系;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决定去中央军校读书;1943年加入中国远征军,在云南抗日,后负重伤。
之后到美国学习历史,1964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开始在大学里教书。
因为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更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另一方面,面对中国历史一无所知的外国人,他们可能连中国的朝代都搞不清楚,根本没有办法深入讲解历史的细节。
所以,黄仁宇的讲课更注重一种宏观的架构与对现实有借鉴作用的部分。 比如他几乎不讲春秋战国时期的井田制,也就是一种原始的中国土地制度,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官僚制度,财政税收和科技发展这些问题上。
晚年,因为自己很少写学术著作,被大学辞退(难怪美国出书成疯)。这件事促使他要整理自己多年的讲课心得、思路;促使他要开辟一个新的书写历史的方式,从而来证明自己几十年历史研究的价值。
这就是《大历史》的由来。
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