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中的感伤——我喜欢《红楼梦》的一个理由

7月13日早上,省民俗学会王贤友会长,转发一篇文章给我,题目叫《李泽厚:〈红楼梦〉最能展示中国人的情感特色》。

我查了一下,这篇文章选自一本叫《该中国哲学登场了?——李泽厚2010年谈话录》的书。

这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李泽厚的著作,围绕他的读书经历、思想渊源、哲学观点以及中外哲学、文化、社会发展等主题,以九个话题为纲领,充分梳理了李泽厚的学术创建和独特个性。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大受震动!

在给王会长的回复中,我说,梦贤仔细读了李先生的这篇文章,直击心扉!感伤主义主题的归纳,确实比其他对《红楼梦》的理解更加精准。这种感伤,又具有哲学意味,还体现在细节描写上,饱含着中国人的感情底色。李先生说了别人所没有说,或很少说的部分。说了梦贤想说,而没有能力说的部分。极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