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1
我写读后感,感觉是在,揉碎了,掰开了,细细琐琐碎碎的说,没什么用处,长不了本事,没有耐心的,或许,很是读不下去。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读后感,想写的时候,一天好篇,不想写时,就不停的读新书,读过的,先放着,不想写时,就不写。
这么随意下去,还能提高写作水平?
很是怀疑,但又有什么所谓呢?
就算没有收获,把心写空了,轻装上阵,也是好的。
言归“正传”。
在爱情来之前,保持理性,很多人都能做到。
一旦爱情来了,特别是一见钟情,情感往往就战胜了理智。
再聪明的姑娘,也会变傻。
这傻,不是一开始就傻,而是起初会使人智慧,深入下去才变傻的。
2002年,中国的一切事都进入了“快速”阶段,爱情也不例外。
初中时,或许会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胡思乱想。高中时,可能往细了想,会觉得索然,不想迷惘,继而懒得继续想下去。
悠悠然的大学生活,宛之又开始对人生有些憧憬了。一步步特实际,特接地气的预想,有了接近于对人生做出的理性规划和设计。
对于爱情,宛之是没有规划的,一切看起来像是缘份。
校园里的一场小意外,两个干部子女相遇了,是偶遇,不是刻意。
宛之并没想过,自己的出生家庭,在这场恋爱中,占了多大比重。
十八二十二,花样年华。
正是无忧无虑,你侬我侬,甜甜蜜蜜,只关风月的好年纪。
可是,这世上,有的是不单纯的人。
这个男孩,是文学爱好者,从不创作,却被认为有评论水平。
读到这句话,我就感觉有点奇怪?
你谁啊?天才?
往下读才知道,人家是家在贵阳的学生,父亲是省里某厅厅长,据他说他父亲属于那个厅的高配干部,实际享受副省级待遇。
谈个恋爱而已,他居然能了解到宛之的爸爸已经是临江市市长,甚至他父亲知道宛之父亲这个人。
宛之绝对不会告诉自己父亲这些事,她从不比爸比妈,可架不住有人比啊。
这场恋爱……
宛之失去了于姥姥,“校长妈妈”病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和“市长爸爸”生疏了……
亲情殿堂垮塌了,心理年龄仍处在受宠的少女时期的宛之痛不欲生,像一只无所依傍的孤雁,丧失了安全感,充满了疑虑,空前的彷徨无助。
宛之到了学校,“男朋友”知道这些状况后,特别是知道了宛之的领养身份后,是这么说的:“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下咱俩关系复杂了,真的很复杂了。你得同意,两个相爱的人的关系,背后也牵扯到两个家庭的关系,是这样吧?现在,我自己做不了主了。没想到会出这么种情况,太意外了,复杂了复杂了,我得去上课了,咱俩的事不妨先冷一下哈……”
他又说了几句什么,宛之已听不到了。
世界变得特静。
在宛之的注视下,他忽然一转身离开,头也不回地走远了。
这样的结局,在相遇的那一刻,有没有先兆呢?
说有,有点牵强,但说没有,其实也有细微的可琢磨之处,且看他们的相遇:“就在那时,踏滑板的男生撞着了我。这是两不怨的事,但他分明想怪我,立刻就要说出一句不中听的话来……”
这个男孩,和宛之,能搭吗?
宛之没再流泪。
甚至也不伤心,没失落感。
她相信自己有能力几天后就彻底忘掉这个人的名字,就像从来不曾在头脑中存在过。
本来就稳重得不太与人交心的宛之,只是又一次心如止水。
失恋后,宛之的人生一下有了目标——加倍努力学习,争取以最优的成绩毕业;接着,考研;也许,还要考博。
对自己的人生不再有任何依赖心理。
养母已故去,继续依赖养父的人生,那是多么没出息啊!
宛之要开始“校长妈妈”所说的那种“实命”的体验了!
……
有些女孩,会被失而不得的爱情,沉沦。
有些女孩,却在失去中更能看清自我。
宛之的性格为什么会有吸引力,与她的该放手就能彻底放手,分不开吧。
有条件的爱情,在小说里,谁都不希望有,可是现实生活中呢?
有房吗?有钱吗?哪毕业的?做什么工作?家庭条件怎么样?
这些,太熟悉了不是?
成家了的,在婚姻里,后悔了吗?
单身的,还能选择的,你们,会如何选择呢?
时代虽然进步了,不同了,可这样的话题,选择,永远不会停止。
今天写得有点飘,太随意,就是想写。
我真的太不功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