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利用闲暇的时间,读完了《养育女孩》和《不管教的勇气》两本书,加上之前的那本《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心里还是小有成就。看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些书的作者: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日本人,他们的教育理念适合我们吗?在看完之后我基本有了答案:适合,但也需要变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本书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就是父母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当小孩大吵大闹,不能也跟着发脾气,情绪失控是伤害亲子关系的重要原因。如果一天到晚吵吵闹闹,父母的陪伴反而会成为孩子的压力。这一点我非常赞同。
要让孩子认真听话,大吼大叫绝对不是好办法,但大人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人们常说女孩比男孩乖巧,更好带,但实际上女孩的心思更细腻、更敏感,也更容易情绪化,在她哭闹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很难做出什么有效的对策,尤其是爸爸。以前还可以试试用玩具、零食转移注意力,但当孩子上小学之后,这些方法已经不太好使。书里面讲过的对策我也使用过,通常情况下挺好用,但当我特别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方法往往是失灵的,让人有些泄气。
我开始阅读《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孩子的时候,你并不是“一对一”地和孩子交流,这个过程中,多少会受到来自另一半,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影响。教育孩子是一家人的课题,如果不考虑其他人的影响,很多教育理论实践起来,一定达不到预期效果。
如果能让其他人也看书,或者通过家庭会议,让大家统一思想,采取一致的科学方法来教育孩子,固然是万事大吉。但通常情况下,理解并相信一种新的方法,放弃原来的旧观念,必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就算看过了书,掌握了新理念,也未必能将知识转化成力量,更何况大部分人是拒绝做出改变的。
那么,改变要从自己开始,通过自己的小改变,来慢慢带动家庭的大转变。控制情绪首先从自己做起,通过积极向上的态度,带动整个家庭的情绪健康发展,不让任何人成为教育孩子的局外人。大人之间首先做到遇事不指责、不争吵、不相互贬低,而是心平气和、齐心协力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孩子也会效仿,在自己遇到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和父母友善地交流,用正确的方式表达难过、不满、愤怒等负面情绪。
这样的转变一开始肯定会经历家人有意或无意的“阻扰”,有可能坏情绪就是从他们那里来的,也有可能大家会联合起来指责孩子,而不是先改变自己,这会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立更加严重,自己空有百般武艺,但拳拳打在空气上,起不了作用。一旦发生这样的状况,就要明白,需要调整的对象绝不仅仅是孩子,而是整个家庭。这也是最艰难的任务。但如果你一直坚持用正确的方式、语言和家人交流,那么你至少可以做一个表率,起码可以让情况慢慢缓和,最终让大家回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来。
一些伟人的成长经历向我们证明,即使在很恶劣的环境下成长,有些孩子依然能够长大成才,做出一番成就。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些故事来安慰自己,自己多打骂孩子一次或少打骂孩子一次,也许没有太大区别,情况不会有多糟糕。但我还是认为,宁愿少一次也不要多一次,能够让孩子有更多美好的回忆,父母多付出一些努力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