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微观经济学,第一堂课就讲: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是因为资源的稀缺。于是,才有了后面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似乎是每个经济领域最核心的问题。
做会计的人都太过理性,用缜密的思维去评判,去找出那个最优,最好。可是抛却工作,我其实是再感性不过的人,太多的选择,太多的价值取向,或许在很多人眼里都不是最优,最好,甚至看起来匪夷所思,我却还是我行我素。
资源,价值,价格,优劣,在经济学领域看来,都可以借助一个简单粗暴的工具来理性分析:money ,确切点应该是货币哈~在这个领域,货币是冷的,是客观的,是个科学的数字。每月的盘点,报表,都因这个数字变得清晰明了。
可另一方面,你会发现金钱远比报表上的一个数字要复杂得多。有人坐在宝马车上哭,有人坐在自行车上笑,有人挥霍无度却几近迷失,有人清贫一生却得道无数。
如果非要让我再用理性的方法来描述金钱多少与快乐程度(扯淡,性质不同的两个东东,人类却总能折腾出来分析)的普遍关系的话,我想应该是个抛物线,有趣的是,大多数人是不知道自己的顶点在哪里的。
所以我从来不去假设自己要多有钱才算知足,我也从不评判他人是否过得富裕快乐。即使在对着财报上满满的数字时,我想大部分的“大家”,仅仅是把这一切看作一个工具,或某种程度上的游戏,他开心,享受这过程,仅仅因为他爱这财富增长的过程,这是他的所长。
于是,我瞎扯淡了那么多,不过是一个既没吃过猪肉也没完整清晰见过猪跑的人在讨论猪这个莫须有的东东,我不过是想说说,个人感受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它没有金钱那么具像与理性,它存在千万个体差异,它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莫测。可是,它可以被每个“自己”所看见。
我看见东西一样一样从房间里腾空,我看见一条小溪在山间静静地流,我看见哭泣的男人和女人,看见双手如何平抚内心情绪,看见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原来,活得明白,数字只是一个工具,自己,才是最终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