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人人都在经受着资本主义思想的洗礼,张口闭口就是赚钱,各种投资论坛,课程异常火爆,人人都想拥有更多一些的生产资料,我和男朋友也不例外,他炒外汇我投基金。每天睁开眼后到闭上眼眼,讨论的都是经济形势,各种投资涨幅,风险,市场。他目不转睛的等着走势图,我狂啃各种投资书籍,泡各大论坛。但就在这个无异于往日的寻常上午,我感到了不快乐。
我们每天讨论的财务自由到底是什么?指的是一个金钱上的数量还是生活状态?
我跟男朋友两个人建立了一个滴答清单,写着两个人一起要去做的100多件事情,其中有一小部分都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例如普罗旺斯自驾游,一起去希腊,巴西,瑞士,荷兰,智利等国家。但还有一大部分的愿望,如 一起拼拼图,一起去公园,一起荡秋千,一起去武汉吃热干面,一起放孔明灯,一起学习一样技能,一起看烟火,一起跨年,一起逛书店,一起去图书馆,一起抓娃娃,一起去网吧打游戏,一起看日出,一起去KTV,一起包饺子,一起重看《千与千寻》等等,都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金钱,甚至是每天可以发生在生活里的小事。
我25,他28,收入尚可,没有孩子没有房子车子没有负债,老人目前年纪不算大,也没有太大的负担。我对于生活的恐惧大部分来源于未知。有一天我们选择结婚,开始要去承受房贷,车贷,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甚至还要为自己的身体健康买单时,或者在看《我不是药神时》,深感到对于一个中产家庭经不起一场大病的重击。
因为对未来用钱压力的恐惧,我们将现在的生活浸泡在心力交瘁的金钱追逐中。所以中午我问他,"钱是幸福生活的充分必要条件吗?还是说单单只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一直一来,我们总把"财务自由"挂在嘴边。可"财富自由"究竟代表的是什么,真的有很多人去认真思考过吗。财务自由代表的从来不是可以不用工作,每天只要躺在床上享受着吃吃吃买买买的生活。
《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给其下了一个定义"当被动收入大于支出时,就是财务自由。"
可是财务自由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按照这个标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巴菲特,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马云,王健林等人,他们早已实现财务自由,有些还是出生在终点线的人生赢家式投胎。他们为什么还要努力的工作呢? 他们比我们的大部分都要更努力,更忙碌。
对此,《财富自由之路》里写了另外一句话"财务自由"的关键是"自由"。
每次男朋友问我为什么想要财务自由时,我都会回答他,因为我想要更多的选择权,想要更多的自由去从事我喜欢的事情,并保证自己和家人还能过上富足一些的生活。
我从来没有想过等到财务自由那天,就开始过着每天花钱的生活。大部分人工资的涨幅,跑不过通货膨胀,飞不过房价,也难以追上不断升级的欲望。每当我们到达一个收入阶层,就会更迭一次生活环境,交友圈,用的东西越来越好,越来越讲求品质和质量。所以不会有那么一个固定的,代表着"财务自由"的数字。
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样,盲目的追求"财务自由",甚至一度感到灰心丧气时,不妨停下脚步,换个脑筋和思路,好好享受一下当下的生活。"金钱"不是目的,用"金钱"让自己的人生更"幸福"才是目的。好好拥抱一下身边人,给在远方的父母打个电话聊聊天,联系一下因为工作彼此疏远了些的朋友。能让人生幸福的秘诀不止金钱一个。"财务自由"依旧是我要坚定追寻的目标,但不可在这条道路上舍本逐末,丢掉了已有的幸福和创造更多幸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