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学习不仅仅是完成任务
在知识付费的年代,大家反而更加焦虑了,好像今天不看书,不去学习,就觉得自己会落后别人很多,看到被人一天都可以看完一本书,一年能看几百本书,内心由衷的佩服,但也感到阵阵的焦虑。
为了看书而看
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看书不知什么所起,一往情深,养成看书习惯后,一天不看书,瘆得慌,倍感焦虑;比起之前那个自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以前一年也看不了一本书,翻开书立刻犯困,这倒成了催眠神器。
现在变得爱看书,和身边的朋友有着很大的关系,都是一群爱看书的人,自己不看显得格格不入;看书也有很大的区别,我看书看的慢,通常看完梳理不了整个架构,只能着重的记住几个重点。
有些人不一样,不仅看书速度快,知识点也掌握的很好,为此常常羡慕,并且去请教他们的看书方法;有些人每天可以看完一本书,一年可以看几百本。
时常为此感到焦虑万分,于是不断的去学习如何有效的看书,高效看书之类的书籍和课程,收获蛮大,只是还是没有达到一天看一本书的程度,一个星期能看完一本。
有时为了追求看书的数量,常常为了看而看,以为短时间内看完多少本书就很厉害,直到后来,意识到,看书,每个人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方法,有些书适合速度,有些适合精读,因人而异。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不怕一年可以看一本书的人,我害怕的是把一本书看100遍的人。
写作不只是为了凑字数
曾几何时,开始迷恋上了写作,并为自己定下一定的目标,比如每天都要写,每天至少写1000个字,这每天写1000个子成了我写作的动力,每次写完就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看到每天日更的天数,内心由衷的感到开心,原来自己也可以写这么久,可以写这么多字,有时回家特晚,依旧坚持写完,有时生病,状态特别差,也挺过来了,就连旅游时也是坚持每天写。
抱着风雨无阻,日夜兼程的心态,一直写到现在,只是发现一个比不写更大的问题,写作的路上成长很慢,没有写成一个体系,没有反馈,写了20几万字,更多的是自嗨,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每天的任务。
每天抱着不写完就不睡觉的冲劲,内心也觉得很励志,只是当写作只是完成任务时,那就是一个灾难;明明写了这么久,文章水平也没进步多少,自己却还在洋洋得意。
写的内容是给读者看的,要写有用,有趣,对别人有启发的内容,而不是你的自嗨,或者感慨,更不为了完成任务,体现一个数字,写作也是一件神圣的事,需要好好的经营,好好的打磨,要抱着一种做产品的心态去写,这样的文字才有灵魂,而不是为了写而写,为了凑字数而写。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拿工资
刚毕业时,心想的都是找个好公司,拿着高工资就格外满足得意,觉得自己进了大公司或者公务员就有铁饭碗了,以为自己的未来充满着光明。
每天做完本分的任务就等着下班,从来不想着多学习一些新的内容,长此以往,每天重复着,都过着一样的日子,觉得无聊,又无可奈何,处在舒适区,不再冒险。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外企的高管,年薪比其他公司都高,福利也不错,通常出差都强制要求座商务车,商务舱,商务套房,所以这加公司的人员都很稳定,有一天,公司突然被另外一家公司收购了,福利依旧很好,只是管理上有一些改变。
其中有一次有一个培训,培训师问下面的员工,你觉得的保障你工作的是什么?很多人都回答是劳动合同啊,培训师说:NO
是Market value,这个才是保障你工作的保障,因为一个人在职场上可以工作30年左右,但是一个公司却不一定能活这么久,所以即使公司倒闭了,如果你的市场价值还在,那你就有了保障。
因为决定你价值是市场,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其他公司肯定不会要你,所以在工作时,不仅要好好的做好本职工作,还要不断的自我提升,让自己有Market value。
要知道,无论是看书,学习技能,不是说你看起来努力就好了,而是要真正的去热爱,去真正的掌握,那才是你的知识,这样你才不会被淘汰,让自己变的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