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第三座里程碑
图片拍自安庆博物馆
唐高祖立国不久就铸了开元通宝。开元通宝并非开元盛世李隆基所铸,它不是年号钱,是货币史上继秦半两,汉五铢之后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开元通宝继承了五铢风格,却是我国币制一大进步。首先,它不再是称量货币,名称也由单纯表明重量到抽象符号化。摆脱了以重量给钱币命名的束缚,增加了政府利用货币管理经济的能力。
其次,开元通宝有法定的重量和大小,是古代小平钱的基础,俗称一文钱。
开元通宝还直接影响了我国古代度量衡单位以及十进制的实行。一枚开元通宝简称一钱,正好是一两的十分之一,就是重量单位“钱”的由来。这是我国古代衡量单位的一次重要改进。
天宝年间,又规定了开元通宝的铸造的成分比例,铜占83.32%、白镴占14.56%、黑锡占2.12%,从此结束了我国古代铸钱没有成色标准的历史。而且在铸钱工艺和技术上也前进了一大步。
开元通宝的发行,标志着五铢钱的终结和通宝钱制的开始。成为唐以后历代铸造钱币的标准,沿用了上千年。
开元通宝还影响周边国家的货币,甚至发挥了国际货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