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质量”说】
一、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
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
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与人相处,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轻松,在轻松中又感到真实的教益,我敢断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类,哪怕你们从事着截然不同的职业。
不要企图用关爱去消除一切隔膜,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会使关爱蜕变为精神强暴。
一种关爱不论来自何方,它越是不带精神上的要求,就越是真实可信,母爱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关爱所给予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并且可以期望获得的也正是这普通的人间温暖。
至于心灵的沟通,那基本上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因而对之最适当的态度是顺其自然。
凡是顶着友谊名义的利益之交,最后没有不破裂的,到头来还互相指责对方不够朋友,为友谊的脆弱大表义愤。
其实,关友谊什么事呢,所谓友谊一开始就是假的,不过是利益的面具和工具罢了。
今天的人们给了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感情投资,这就比较诚实了,我希望人们更诚实一步,在投资时把自己的利润指标也通知被投资方。
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
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
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
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
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
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
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有的人只习惯于与别人共处,和别人说话,自己对自己无话可说,一旦独处就难受得要命,这样的人终究是肤浅的。
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
可惜的是,许多人的这个内在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
为了使内在自我能够健康生长,你必须给它以充足的营养。
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
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
我们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和消化。
这另一个自我,仿佛是它把我派遣到人世间活动,同时又始终关切地把我置于它的视野之内,随时准备把我召回它的身边。
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惨的灾难和失败,只要识得返回它的途径,我就不会全军覆没。
它是我的守护神,为我守护着一个永远的家园,使我不致无家可归。
“记住回家的路”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其一,人活在世上,总要到社会上去做事的。
如果说这是一种走出家门,那么,回家便是回到每个人的自我,回到个人的内心生活。
一个人倘若只有外在生活,没有内心生活,他最多只是活得热闹或者忙碌罢了,决不可能活得充实。
其二,如果把人生看作一次旅行,那么,只要活着,我们就总是在旅途上。
人在旅途,怎能没有乡愁?乡愁使我们追思世界的本原,人生的终极,灵魂的永恒故乡。
总括起来:“记住回家的路”就是,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记住从世界回到上帝的路。
人当然不能不活在社会上和世界中,但是,时时记起回家的路,便可以保持清醒,不在社会的纷争和世界的喧嚣中沉沦。
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又可悲的境地。
二、交友,从心性认识,到深刻透达。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猫和猪是好朋友。
一天猫掉进大坑,猪拿来绳子,猫叫猪把绳子扔下来,结果它整捆扔了下去。
猫很郁闷的说:“这样扔下来,怎么拉我上去?”
猪说:“不然怎么做?”
猫说:“你应该拉住一头绳子啊!”
猪就跳下去,拿了绳子的一头,说:“现在可以了!”
猫哭了,哭得很幸福......
有的人不是很聪明,却值得你终生拥有。
朋友相信到什么程度,关系的深浅便到什么程度。
不做朋友则已,做了朋友,就得彼此负责。
交情到什么程度,就负责到什么程度。
朋友不忠,是很大的憾事。如同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妇之间相处不好是一样的缺憾。
交朋友时,要从彼此心性认识,做到深刻透达的地方才成。
若相信的程度不到,不要关系过于密切。
朋友之道,在中国从来是一听到朋友便说“信”字。
但普通之所谓信,多半是“言而有信”的意思,就是要有信用。
所谓知己的朋友,就是彼此信得过的朋友。
我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的智慧与情感,了解他的心性与脾气。清楚了这人之后,心里便有把握。
朋友之间,要紧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有了解之谓也。
片面的关系不是朋友,必须是两面的关系,才能发生好的感情。
因为没有好的感情便不能相知。彼此有感情,有了解,才是朋友。
既成朋友,则无论在空间上隔多远,在时间上隔多么久,可是我准知道他不致背离。此方可谓之为信。
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或在社会上所取得的信用资望,与朋友很有关系。
差不多真是可以以朋友作标准,而决定其在社会上之地位信用。
仿佛一个人他自己不能有一个显著的颜色,自己固然有颜色给人看,可是朋友帮助他的颜色更显著。
交什么朋友,就归到那一类去,为社会看为某一类的人。
没有较高尚的朋友,在社会上自己不会被人看高一点。
能不能有较高尚的朋友,那完全看自己的情感志气趣味如何。
朋友相交,大概在趣味上相合,才能成为真朋友。
从自己的趣味、好尚、品格,而定朋友高低。
从朋友高低,而定自己在社会上的信用地位。
那么,人不能交高尚的朋友,在社会上很难得到较好的地位,而自己趣味、好尚不高时,也很难交得较好的朋友。
三、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磁场相同,同频共振。”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有些人,一见面就倍感亲切;
但有些人,即使天天呆在一起,也觉得冷漠疏离。
其实,这都是人与人之间磁场的作用。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朋友,融入什么样的圈层。
而那些与你磁场互斥的关系,只会激发你内心的焦虑和厌恶,让你想方设法地远离。
你的圈子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奋斗历程就是朋友的好与恶的历史。
所有让你不舒服的关系,都是因为磁场不合。
如果让一只鹤站在一群鸡当中,最终的结果不是被鸡群同化,就是被鸡群逼死。
动物之间,尚且会因为高度不同,产生龃龉,更何况人与人之间。
认知场不合的人,思想高度不在一个层面,没有共同话题,也是必然。
你喜欢聊八卦,我喜欢聊书籍;
你喜欢推杯换盏,我喜欢安静自在。
认知不同,不必强行融入;
层次不同,不必浪费时间。
真正舒服的关系,思想境界一定是在同一层面上的。
两个频率相同的人,彼此滋养,共同成长。
你终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事,和旗鼓相当的伙伴同行。
人间一趟,我们最终喜欢的,一定是那些聊得来、听得懂的关系。
因为认知相近,所以彼此的聊天总能触及灵魂。
因为喜好相似,所以总能给对方带来深层次快乐。
很多人终其一生,寻找的也不过是这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默契。
唯有思想境界在一个层次上,才能相互理解,毫不费力。
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会相互识别,相互欣赏,成为知己好友。
世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
你若心有太阳,自然不愿与黑暗为伍。
你若胸怀美玉,也不会愿与泥淖合污。
能量是宝贵的资源,损友会像水蛭一样附在你身上,慢慢吸走你的能量。
和负能量的人在一起,你会感到精力被挥霍,情绪越来越低落。
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和充沛的精力,去消化他们的能量黑洞,建议还是远离为妙。
毕竟,凝视深渊过久,深渊也将回以凝视。
保护好自己的能量场,才是人生变好的开始。
这一趟人生实苦,我们都要追求幸福。
多靠近正能量的人,加入正能量的圈子,人间长途才能花香弥漫,喜悦满满。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
两个人即使交情再深,信仰的东西不同,关系也会出现裂痕。
人的信念场是种很奇妙的东西,它会让两个陌生人相互靠近,也会让熟悉的好友反目成仇。
或许曾经,我们都交过一两个和自己性格相反的朋友。
年少时天真地以为,彼此的个性能够互补,可等时过境迁,才发现大家早已形同陌路。
你追求的东西,他无法认同;他秉持的观念,你无法理解。
继续相处下去,只会越来越累。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磁场环绕,无论你在何处磁场都会跟着你,而你的磁场也会吸引着磁场相同的人和事。
时间就像一个滤斗,留下的,永远是愿意与你并肩而行的人。
对于那些看不顺眼的朋友,安静远离,互不打扰,已经是对彼此最大的体面。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磁场相同,同频共振。”
是啊,磁场对了,哪怕素未蒙面,也会灵魂相吸。
磁场不对,哪怕朝夕相处,也会心力交瘁。
想要人生向好,一定要选对适合的圈子,适合的人。
和认知场相同的人,一起健康成长;
和能量场相同的人,互相疗愈创伤;
和信念场相同的人,携手奔向远方。
至于那些让你委屈的关系,别花时间去维系,也别花精力去强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
坦然放手,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彼此的成全。
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
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
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永远有人不喜欢你,你要做的,是充盈自己、丰富自己之后,遇见与之相似的灵魂。
愿我们都能找到与自己同频共振的人,一起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让时光安暖,令岁月生辉。
丁俊贵
2022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