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本以为,年届不惑,一切都看得淡了。心境应当平和得如同深秋山涧里的湖水,即使再大的风,也掀不起波澜。
然而,今年的“五一”,我竟放弃假日休息,携妻与弟、妹,驱车13小时,由湘经渝再入川,跨越三省市,行程近千公里。这,似乎根本不是一个年近四旬、心如止水的成年人应有的举动。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想一睹她的芳容,与她——“临风堂”,来一场亲密的约会。
2、
初识临风堂,缘于弟、妹的引荐。
我家兄妹四人,妹妹排行第三。美术专业毕业的她,与同事、朋友合伙办起了美术培训中心,主打手工。课程深受学员喜爱,短短两年时间,学员过百,不可谓不成功。对于在小富即安的农家思想熏陶下成长的她来说,应当知足了。她也常常这样说。
然后,就在今年初,一次偶然的青岛之行,却让她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三番五次对家人讲,想放弃已经初具规模的美术手工坊,另起炉灶,加盟临风堂,在这个闭塞的小县城办一家“临风堂书画院”。
对此,父亲反对,母亲摇头,我亦迟疑。妹夫更是深深担忧:“肯定是被人洗脑了!否则,怎会有这样的举动?”
创业有风险,改行更需谨慎啊。何况是在这样闭塞的小县城,学书法、国学、国画,会有人来报名么?
3、
妹妹的宣传攻势遭到了家人的普遍反对,唯独小弟,铁了心要跟着她一起干。
于是,姐弟俩办贷款、筹资金、租场地、搞装修,忙得不亦乐乎,短短一个月,居然张罗着开业了。
开业第一天,家人应邀前去捧场,我与妻亦同往。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春日里一个晴好的周末。晨光映照着沅水,波光粼粼。河岸上,樱花放肆地开放。我们来到泸溪临风堂书画院外,早已聚满了学生和家长,妹妹等几人正在张罗着举行学员拜师仪式。
一个民营培训机构,还有拜师仪式,着实新鲜。
只见学生们身着汉服,神情肃穆,先诵读古文经典,再朝着孔子图像行拜师礼。平日里天性活泼的孩子们在妹妹她们的引导下,一个个恭敬拘谨,有模有样,连围观的家长们都自发肃静了,仿佛他们也在向着孔子图像鞠躬致礼。
短短数天准备,第一学员,居然招收了五十多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4、
进入临风堂书画院,立刻被浓浓的书香墨香包围。
这不到100平方米的二楼夹层,被装扮得有模有样。一进门,便见孔子图像居中高挂,“观古思今知进退”“读书养志识春秋”的对联分列两侧。一幅幅书法、一幅幅国画恰到好处地悬挂在墙壁上,把小小的画室装点得古朴典雅,书香盎然。
往里间走,是隔离开来的三间培训教室。桌椅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人至于此,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催着你,提笔挥毫起来。
这临风堂,果真有着不一样的魅力。
于是,听闻“五一”假期,临风堂总部在四川成都将举办一期师训,弟弟妹妹邀我和妻一同前往,我毫不犹豫便答应了,愿以“旁听生”的身份,远赴这千里之约。
5、
汽车一路飞驰,我们一路高歌。
满目皆是武陵山区的青山绿水,格外赏心悦目。
对于驾车,我是新手,从未有长途驾车经历。但此时,我却觉得分外轻松。我们出湘西,经酉阳,过黔江,至武隆,再穿越重庆市区,便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四川盆地。又行驶了三个多小时,才抵达此行的目的地——成都。
从中午12时出发,达到时已是凌晨一点多,足足行车了十三个小时,我竟丝毫不觉得疲惫。不知何物,赐予了我这般力量。
6、
课程安排了两天半,先是半天的讲座,然后都是国画和书法的实操。
翌日,宾馆的会议室聚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临风堂创始人鲁印先生正为与会人们作一堂文化与教育的讲座。
我是学师范出身,又当过八年老师,自认为对教育有所研究。之前听过一些讲座,总觉得隔靴搔痒或是激进偏颇者多,难让人产生共鸣。但鲁印先生的开篇之语就将我深深吸引。
他说,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从外在看,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而内涵,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有武术,有中医,当然还包括国学、书法和国画。开口能讲古典名篇,提笔能成国画书法,应当是中国人的一项基本素养。
整整一个上午,鲁印先生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听者心无旁骛,或认真笔记,或颔首赞许。从教八年,工作近二十年,我从未听过这样一堂酣畅淋漓的文化教育讲座。
7、
如果说,鲁印先生的讲座将我深深吸引,那接下来的国画书法实操更让我彻底折服。
上师范时,我成绩优异,唯有美术愚钝,甚至连简单的简笔画,有时得重做三次才合格。像我这样的资质,是能画好国画的么?
但只是一堂课下来,就将我的疑虑打消了。
授课老师的姓名,我记不清了。只记得他授课的内容是国画——葡萄。
他授课的方式真是奇特。并未让我们先画画,而是让我们拿起毛笔,在毛边纸上天马行空胡乱画着线条,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信马由缰,越乱越好。
这,是画画么?
似乎老师觉得大伙儿都活动开了,他才开始进入正题。只见他提起毛笔,潇洒地按、转、收,一笔下来,一粒玲珑剔透的葡萄便跃然纸上。
咦?画葡萄竟然这样简单!大伙儿都啧啧赞叹,纷纷练习起来。
老师先教果,再画叶,然后笔走龙蛇,一条苍劲的藤条穿梭期间,一幅葡萄图便跃然纸上。
按照老师的方法,只一堂课,我这个美术的差生,居然把葡萄画得像模像样了。
折服的不仅是我,与会的人们都认真的听着,记着,练习着,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8、
两天半的课程转眼结束了,我们踏上了回程的路。
我想,与其说这次的成都之行是与临风堂的美丽约会,倒不如说这是一次对文化晋谒,是一次对传统的朝圣。李小龙让中国功夫蜚声海内外,屠呦呦让中国的中医名扬四海,但我们的传统国学、国画与书法呢?当国外都在兴起学汉语、书法、中国画热潮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及我们的子女是否该先行动起来,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出一份力?
好在临风堂先行了一步。他的创始人鲁印从茫茫戈壁走来,在滨海城市青岛创建了临风堂总部,短短几年,加盟校达400多家,遍布全国。将来,他还打算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让五洲四海的朋友都来学中国的国画和书法。
今年八月,临风堂学子将在全国100多座城市举办“千载一时惊环宇,百城万卷绘中华”大型户外现场书画活动。万人参加,全国100多座城市同时举行,这该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愿中华诗书更盛,愿中华文脉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