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咸丰县志》
民国三年《咸丰县志》
民国三年《咸丰县志》卷九载:“覃田氏,明唐崖宣慰覃鼎之妻,龙潭安抚田氏女也。相夫教子,皆以忠勇著一时,夫鼎,于天启七年故,子宗尧袭职,颇肆行不道,田氏绳以礼法,迨尧奉调荆州剿流寇,峒事悉賴主持,内则地方安谧,外则轉输无乏。未几,宗尧死事,弟宗禹承袭,朴勇一如其父。田乃优游以乐余年,性好善乐施,尤喜奉佛,尝朝四川峨眉山,随侍奴婢百余人,沿途皆为择配。归里后,创建大寺堂,牌楼、街道,焕乎一新,至今犹为邑中石迹云。”
民国唐崖罗兴隆著《应酬世锦》
民国唐崖罗兴隆著《应酬世锦》所附唐崖司大寺堂民国十九年《佛庙碑序》
民国唐崖罗兴隆著《应酬世锦》所附唐崖司大寺堂民国十九年《佛庙碑序》
民国唐崖罗兴隆著《应酬世锦》所附唐崖司大寺堂民国十九年《佛庙碑序》
民国唐崖罗兴隆著《应酬世锦》所附唐崖司大寺堂民国十九年《佛庙碑序》
民国唐崖罗兴隆著《应酬世锦》所附唐崖司大寺堂民国十九年《佛庙碑序》①:
蓋聞自洪荒之初,混沌之終。惟有三大佛,無量功德毘盧、釋迦彌勒、如來之尊也,苦修億萬年波羅揭啼密密之言,化身不生不滅,所以生民無有不修其寺哉。乃伏羲治人倫之後,民亦多焉。且堯舜立國。分省府州縣,各按官吏,轄民統治。獨有古滇黔南被孟獲所佔,後為五色花苗,不歸王化。我施州衛,夜郎國②,羣億萬生民,姓氏覃、田、向、冉之業產,故稱其本地人也。內有土皇為帝,外有五土巡司官吏。強壯者為官,軟弱者為民,所以不失其地焉。建修佛廟,以作本地人民祖廟宗祠。滿清乾隆③,施南府改土歸流,而咸豐乾角洞、墨地井、假鼓寨、象鼻繳水為內四景,唐巌大田所④、活龍坪金子殿、金洞寺五龍捧聖、中堡⑤方爪寺為外四景,故為八景。皆為覃公所統⑥,前清官祿所賜不敢怒焉,自今重修換廟宇,所以不失其土司之源流也。
注释:
①唐崖司大寺堂建于明代晚期,以上为民国十九年重新修缮唐崖司大寺堂时所携刻碑文,民国年间唐崖司寨子上罗兴隆《應酬世錦》原文誊录了原碑序,故此碑文幸存。唐崖司大寺堂乃唐崖覃氏土司所修之佛庙,时人谓之唐崖土司之家庙或祖庙。
②按相关文献考证可知,施州的南部之地曾经与古夜郎交错接壤,故有“施州形胜,远控夜郎”的说法。道光《施南府志》卷之二十八附李宗汾《施非夜郎考》:“《施州图经》:南入牂牁之夜郎。《通志》:施州形胜,远控夜郎。”
③清雍正十三年开始改土归流,唐崖土司“于雍正十三年冬改土”,族内嫡系子弟“于乾隆元年迁移下省”。
④此处有误。唐崖为世袭土司,大田所亦称为大田军民千户所,乃是洪武二十三年割散毛土司之地大水田而设。另,假鼓寨即架鼓寨在咸丰县城二道河山上。
⑤现名忠堡。假鼓寨现名架鼓寨,位于咸丰县二道河客车站后面。
⑥唐崖司、活龙副司、金洞司皆属覃姓所辖,散毛司亦属覃姓,但明洪武二十三年割散毛土司之地设立大军民千户所,也就是现在的咸丰县高乐山镇、杨泗坝诸地。
民国六年《唐崖族谱官黔宗枝》
民国六年《唐崖族谱官黔宗枝》载:“田太祖(宗尧之母)生平行善,将唐崖司务交递钦依峒主覃杰管理,内事及付。田太祖朝四川峨眉山,随带奴婢连途释配,回司引噣峒主覃杰会同创造大寺堂、张王庙,众族房下各施住持,创造寺观、牌楼、街道,维新皆所造也。”
ᐃ一九八七年中共咸丰县委统战部等合编《唐崖土司概略》
ᐃ一九八七年中共咸丰县委统战部等合编《唐崖土司概略》附《唐崖司土司城遗址示意图》
唐崖大寺堂格局实际由土地庙、玉皇殿、罗汉堂、观音殿构成,以上示意图格局呈现稍误。(详见下文论述)
唐崖司大寺堂庙联:
大寺传千古,千家有幸千家福;
唐崖镇八方,八德无亏八洞仙。
一九九九年八月刘德山主编《湖北咸丰风景名胜诗联选》
ᐃ 清代唐崖司《尽心而为》 卷四
ᐃ 清代唐崖司《尽心而为》 卷四附(清)唐崖大寺堂观音殿《观音堂对》
唐崖司大寺堂《观音堂对》:
大願大慈帝封大士;觀民觀世名列觀音。
觀世千秋德音无比;大邦萬里庶士常叨。
萬應通灵分甘露;一聲救苦散碧蓮。
世音不耳观為妙;菩薩无心感則灵。
蓮台遍著无方瑞;楊柳飄來有脚香。
ᐃ 清代唐崖罗鼎乾著《尽心而为》 卷四附(清)唐崖司《万寿宫对》以及唐崖覃氏宗祠《祖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