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感恩节,相信大部分中国人的印象里只有吃火鸡,还有第二天的买买买,以及《老友记》里的Monica,如果你看了《老友记》的话。
在今天这个并不属于中国节日的日子,我想絮絮叨叨一下。
01 感恩节是怎么成为美国的国民节日的呢?
本来感恩节也没有变成美国的国民节日,但是有两个人改变了这一切。
第一个人是黑尔女士(Hale),她是当时著名女性杂志《Godey's Lady Book》的主编。有150000万的订阅量,称得上是当年的美国大V。
她觉得感恩节是个好日子,希望把这天定为法定节日。于是她连续20年给每一届美国总统写信,要求政府立感恩节为国立节日。
第二个就是美国总统林肯,1863年,美国正值南北战争,国家分裂,民心不稳,由于北方林肯政府倡导种族解放黑奴,所以美国人与印第安人团结友爱的画面就是政治正确。
1863年林肯批准了感恩节为国立节日的建议。10月23日,林肯发表了著名的《感恩节宣言》:
全地美国人民当以庄严、恭敬和感恩的心,
同声合一地承认上帝的作为。
因此,我恳请全美各地的每一位公民,
包括那些旅居海外的美国人,
把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作为"感恩节"来庆祝,
赞美我们那居在天上的仁慈之父。
从此以后,感恩节正式变成美国的节日。
每年感恩节的次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五,这是美国人的双十一。
中国人到底怎么过感恩节?
除了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年龄偏大的国人对感恩节是不感冒的。
年轻人最多也就是跟风吃吃火鸡,主题当然还是情侣约会啦!对中国年轻人来说,所有洋节都是情人节!
02 心存感恩,每天都是感恩节
似乎,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只有到了特定的时候,才会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等人有所表示,表达感恩之情,如果不善言辞的则是将那些动情的话语永埋心中。
想想有多少年轻人,只在父母亲生日、父亲节、母亲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才会打个电话问候或者不远千里回家看望,又或者这些节日也被自己忽视了。
可我们又知否,不管儿女走多远,他们的眼睛一直眺望着属于儿女的方向,他们的心里早已住进了牵挂。
不要只在节日时,才想起关心他们,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留存在未来的日子里。
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也请记得时不时打个电话回家,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双亲每天手机不离身,或者坐在电话那头等待的样子,是多么的让人心疼。
不管离家多么遥远,也请保持每年回家一次,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双亲得知儿女要回家了,张罗时的神情,那是他们等待了很久期盼了很久的幸福时光。
感恩朋友,不要等到有事情相求时,才想起昔日的老友,感恩有他们陪伴的时光;感恩同事,不要等到聚会、合作项目时,才想起TA们其实一直在身边;感恩陌生人,不要等到自己穷途末路时,才想起昔日不求回报施以援手的陌生人;……
感恩经历的一切苦难,它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对生活永远充满活力,对世界永远充满期待。
感恩经历的一切人,一切事,他们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人生中靓丽的风景。
感恩不是朋友圈里的煽情文字,感恩也不是嘴上的说说而已,当所有的文字言语都支撑不起你对某些人真心实意的感谢,请付诸行动,一个电话也好,一次视频畅聊也好,一个咖啡馆里的午后好……
03 有了爱人,每天都是情人节
西方的每一个节日似乎都成了中国年轻人的情人节:万圣节狂欢,感恩节烛光晚餐,平安夜约会,圣诞节逛街,元旦旅游……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
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都在奔向与其相反的地方;……
在这个焦躁不安、娱乐至死的时代,男人出轨很寻常,女人小三太常见,甚至有人不禁感叹:这个世界上到底还有没有真爱?
真爱有没有我不知道,你相信就存在,你不相信可能就真的绝种了。
爱情是什么?
从心理学上来讲,爱情除了激情、亲密和承诺以外,还应该包含的元素是:是否持续稳定,是否充分体现在行为上,是否愿意为了爱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是否是利他的,是否具有同理心的理解,以及是否助人成长。
不要把爱情当成解决生理需求的工具,也不要把爱情当作自我放纵的风帆。爱情需要的是两情相悦,最终自然而然的达到身心合一。
有了爱人,每天都是情人节,每天都是为未来奋斗的理想情人节。
在这个节日里,或许牵着另一半的手,肩并着肩,走在浪漫的马路上;或许正在酒店里,看着对面的TA,享受着一顿浪漫美味的烛光晚餐;或许紧紧相拥,温暖彼此,在被窝里享受着平淡日子里的细水长流。
但愿,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都能被我们记忆珍藏;
但愿,每一个永不复刻的今天,都能被我们好好珍惜;
但愿,每一个存于脑海里的人,都能被我们真心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