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多数人心中对于游戏的概念仅限于pvp,或者那些动辄几十g的3A大作,对于我来说也是这样,所以在我体验《去月球》之前,我总是下意识的,把目光聚焦在游戏大小上,即使知道《去月球》是一部我所需要和喜欢的感人游戏,我也是仅仅是买下它,然后等待着先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完再说;又或许是我知晓其感人程度(每个玩下去的人都会哭),心生畏惧,毕竟对于一个看过《AIR》、《CLANNAD》的人来说,仿佛只有悲剧才会让人感动到落泪吧。所幸的是,高瞰老师的《去月球》和《寻找天堂》都是那种会让人笑着哭的故事。
这两款游戏就像高瞰老师自己为游戏演奏的音乐一样,很简单,但是触及心灵。
上篇——《去月球》
相对于River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繁忙的世界里。
从记事起,便被要求去融入所谓的集体,我们与人交流、去打造人际关系、去交一些可以无所不谈的朋友,然而,可能我们会逐渐忘记自己的初衷。每个孩子在年幼时都被提问过关于长大了想要做什么的问题,我记得,我当时说的是想当科学家,同学那时还非常认真的告诉我:“你一定能获诺贝尔奖”。也许有梦想总是好的(苦笑)。但这个问题其实有标准答案。
答案就是幸福,无论我们想要做什么,我们都在追求幸福。
长大之后我们总在看别人,或者,是在在意别人的目光,因为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人。
所以只有在深夜的时候,我们才能像天空中的星星一般,沉醉在别人的光芒中却没有抵触。那星星又像座灯塔,如果我们一生都像是在大海中漂泊,那么在夜里最想见到的,便是那天边的灯塔,所发出的,漂浮着的光,又或许是黑暗中的我们穷其一生只为了寻找它,但并不是喜欢,因为不带有私欲,也不是冲动,而是其他的,诸如同病相怜般的感情,很单纯的,很简单,却超出了肉体。我把这样的感情称作为爱,它不是那种“我只要它”般的约束,而是平静到远超生死般的执念,正如River的那句“幸福,我将得到幸福”。
她从不在意别人的目光,总是一个人行走,让某些人觉得她是个怪物,但又让某些人羡慕,毕竟,她比任何人都要真实,真实到让人看不清楚。
而对于《去月球》的临终关怀对象John来说,是患有艾森伯格症而不善言语的River给了他通向幸福的暗示。
是那只被John带去灯塔的,颜色不同的折纸兔子,让他在最后想起了记忆裂缝中星辰之下的约定——去月球相遇。
我在二刷的时候,看到River坐在台阶看书时身边的鸭嘴兽玩偶,便知道对于她来说,John会是她唯一真正记住和想要的朋友,也是唯一能和她一起分享灯塔的人,所以当失忆的john接近她时,她回答的会是答非所问般的灯塔,因为她一直记着他,而John即使失去记忆,心却依然会被River所吸引,即使在中学时因不明白自己为何会中意River而顾虑,不知道自己是喜欢她这个人,还是她孤僻的行为;即使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由于river的病症,使他从未能够真正理解她,觉得她既在那里,又不像在那里……
好的作品总是撞击心灵,将灵魂归于平静。John在抉择中听从River选择了房子,让彼此能够一直陪伴着灯塔,虽然他也曾想任性一次去救River,这种选择不是因为他不够爱River,而是他太爱River了,这种爱不同于某些父母对子女那种称之为爱的控制;不同于某些相爱男女之间称之为爱的占用。爱不该夹杂自己的私欲,私欲只是启动偏向的钥匙,即正面代表喜欢,负面代表憎恶,所以喜欢与憎恶的本质是相同的,因欲望、性情而生,又制造出更浓郁但不深刻的欲望、性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我不想细说游戏中那可以提取和修改记忆的设备,以及这种临终关怀是否能真正让人得到幸福,我当初通关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我绝对不想让别人做我的引渡人,我的记忆无论悲伤还是欢乐,它都是我的珍宝。我带着很多困惑结束了游戏,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在续集《寻找天堂》 中我便找到了答案,甚至还找到了一种阔别已久的感情。
下篇——《寻找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