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偶然的机会来简书,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在用文字描绘着生活,那也就不会让我这么渴望读书了。
换句话说,如果我不知道写作能赚钱,恐怕像我这样一个上四年大学都没有静下来读完一本书的人是很难再拾起书本去品读的。一定意义上来说,此刻我尽显卑微。
我带着学习的心态,带着对“路遥”的故事探究之心,重新买了他的作品,有五本书,其中《平凡的世界》就占了三本,毕竟是百万巨作,可以理解。
如果说读书除了欣赏文字的美,更应该去思考,我想我写类似读书笔记的文章出来,对自己的帮助该是最大的。这对于我理清人物关系、梳理故事情节、探究一章章文字背后的故事是有帮助的,于是我开始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记录,这是我当下能想到的表达方式。
让我惊讶的是,这个腰封上的几位知名人物的书评,就已经成为拨动我内心去读此书的一根心弦。
我突然觉得每一句话经过自己的传递,就能成另外一个故事传递给别人,甚至影响到这个人。
很显然,它的定位是年轻群体,在我看来,以后有朋友要来索要书单的时候,这便会成为我的首推,尽管到目前为止没几人让我推荐过书。
“国民马总”对《人生》的评价是结合了自己三次高考的坚持与追求,他写道:“这本书对我影响挺大的,我特别感谢路遥,我是真喜欢这本书”,我没听出来特意恭维,反倒是最质朴的话,让人想去对这本书一探究竟;
陈忠实所言,或许又上了一个高度,按照我的通俗理解,该是此书能点燃人,人物情感的渗透更容易给人以代入感,给读者以切实的体会。
王安忆和贾樟柯对《人生》这部作品的认可度也是极高的,感受路遥这位陕西清涧县人对多人起到一个启蒙作用。
我很想知道我看过后会有何不同,由于他在陕北的这种艰苦生活,话语和取材通常也用到陕北独有的词句、事物,所以我多数地方读起来还是有很多便利之处,因为我也是陕北人,用陕北话读出来,那些字句反倒让我有了更加贴切的体会,甚至激起我的一些想法。
现在我们要了解一个但凡知名点的人物,都可以通过百度百科了解到。因此我们没必要做一个搬运工,而是去把自己接触到的人或物通过自己的方式构建出来,再展现给该篇文章的受众,这不免也是一件艰辛的事情。这也要考虑我们没有资格去对别人的作品品头论足,而只是鉴赏加上自我思考,再到消化,进一步转化的一个过程。
评论区留言,我这么做,你看好吗?
看完我的配图与思考,你会想读《人生》吗?
你之前认识路遥吗?你印象中的路遥又带给了你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