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党校新疆民族干部培训班创办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创办中央党校新疆班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70年来,新疆班始终伴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步伐前进,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培养出一批对党忠诚老实、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把握到位、矢志为民造福的优秀干部,为加强新疆干部队伍建设、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各民族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果。在漫长的岁月里,不同民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创造。从古老的华夏族不断吸收周边民族的成分,逐渐发展壮大,到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共同开拓疆土、共同建设家园,历史见证了各民族之间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和不可分割的联系。从现实意义上讲,我国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树劳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休戚与共”是各民族之间能够共同承受欢乐忧愁和幸福祸患,是从情感维度对“共同体”的界定,说明了各民族之间有同甘共苦的共情意识。“荣辱与共”是各民族之间能够共同承担光荣与耻辱的事情,是从道德维度对“共同体”的界定,说明了各民族之间有相通的价值标准。“生死与共”是各民族之间能够共同承受生死攸关的重大考验,这是从历史维度对“共同体”的界定,说明了各民族之间有共同的历史担当。“命运与共”是各民族之间能够共同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从发展维度对“共同体”的界定,说明了各民族之间有共同的美好愿景。这一共同体理念表明,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交融汇聚、多元一体。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全体人民富裕,由此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就是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才能顺利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中华民族能够紧密结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各族人民有统一的文化价值信仰,这得益于国家对于民族的教育扶持,因此可见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