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定义
到底什么是关键词?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心态,就是,思维导图是一个很个性化的思考工具,是以服务绘图者为第一目的的工具。也就是说,我们找到的关键词是对绘图者有意义的,是绘图者认为重要的词语,而并不存在所谓“通用的”,“标准的”关键词。
在思维导图完成之后,真正看得明白思维导图内涵的人,就是绘图者本身。绘图者可以通过浏览自己的思维导图回忆起书中的重要信息,也可以回忆起当时制作思维导图、选取关键词的整个思考过程。然而,旁观者浏览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看到的只有上面写着的几个字。
所以,思维导图读书笔记是一个“个性化密码”。不同的人将找到不同的词语作为关键词;同一个人不同的目的也将找到不同的关键词;甚至同一个人同样的阅读目的,在不同的时间或年龄将找到不同的关键词。
总结而知,思维导图读书笔记中的关键词,是指,能够激发绘制者回忆的词语。
二、关于速度
在这个较为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人对一个新工具的价值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可以让我比以前速度更快?我想说,有一个比速度更重要的指标,就是效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达到的效果更好。所以,思维导图读书笔记不一定马上提升你的阅读速度,但一定可以提升你的阅读效率。
当然,并不是所有阅读都值得做思维导图,如果我们是浏览报刊杂志或娱乐性小说,大可不必制作思维导图。
以下是影响做图速度的主客观因素:
1,影响作图速度的主观因素:绘制者的性格
有的人性格比较粗放,提取的关键词更为粗略,所以作图速度更快些;有的人性格细腻、追求完美,提取的关键词更为缜密和细致,那么他们的作图速度可能稍慢些。
2,影响提取关键词速度的客观因素有两个:计划性和目的性
首先,计划性。
建议我们在做思维导图之前,先制定阅读计划:一本书准备通看几遍?第一遍准备几个小时看完一本书?每天利用什么时间看?每小时看多少页?……这些基础的思考是一种很良好的自我沟通机制。让我们对即将开始的行动,有一个图景的预期和展望。对提升阅读速度很有帮助。
其次,目的性。
不同目的,阅读速度必然不一样。如果你是阅读感兴趣的书籍,速度也会比较快;如果你是为了准备考试或开展某项课题研究,阅读速度可能会慢一些,细致一些。
插图:学生读书笔记《做自己想做的人》
三、 小结
以上是对于如何找关键词的介绍。下一步,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实践了。
10本书为一个阶段,相信大家会在使用思维导图阅读的过程中快速成长。同时找关键词的能力和经验也会持续增加。
愿每位伙伴享受阅读的发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