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道法课,我让孩子们做选择:是上道法课,还是课本剧表演?
问题一抛出,一边倒,毫无悬念地选择课本剧。这是压抑了多久的天性得到释放的机会,在这样的表演时间里,孩子们是最快乐的,最大胆的,最没有约束的,能不喜欢吗?
选择题做好了,没有什么准备的时间,临场发挥。本次课本剧的主题是《将相和》。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
开始选角了。大家万分喜悦。很快,角色分配到位。赵王上场,坐在了“龙椅”上。可是没有大王的威严,还抓抓后脑勺问我:“我怎么演,没有一句台词啊。”我微微一笑,课本里的台词较少,陈述性的语言较多,要表演出来又有可看性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得够聪明,能即兴表演才行。我鼓励大家:“台词都由自己编。我们今天就现场自编自导自演,就看大家的啦!”
我心里明镜似的:孩子们又不是演员,没有示范引领,他们的表演潜能就激发不出来。当然还得由我来示范,抛砖引玉。我故意毛遂自荐:“当然,老师也要来演一演,我来演个小角色,负责传话。”
只见我从门外兴冲冲的跑入“大殿”,拱手,叩拜,言辞抑制不住的兴奋,高声说道:“报告大王,楚人卞和发现一块无价之宝——和氏璧,不敢独享,想要献给大王,现正在外等候召见。”哪知,这位“赵王” ,也学着我的样子,拱手,点头哈腰。我乐了,跳出剧情,临时当起导演,对他说:“你是大王啊,怎么对手下这么客气 ,一点大王的威严都没有,来,站一边去,我们角色临时互换一下,看我怎么演赵王。”我正襟危坐,面露威严,声音深沉而王者之气外漏:“竟有这等宝贝,传。”
到这里,表演教学基本结束,孩子们悟性强的,已经从我刚刚的现场演示中知道了一大大概,不需要我过多赘述。
果然,接下来的表演,有模有样,人物语言、动作贴近人设,个性鲜明,孩子们表演积极性高涨,每个小故事,报名演角色的人众多,可以说表演达到了我的预期,教室里欢笑声一浪又一浪,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我出神了,谁说,上课就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呢?
这偏就是一堂有趣的课,最是孩子们喜欢的课,也是教材的延伸,更是教材的拓展,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爱上老师,爱上老师的课,进而爱上学习。
当然也不是100%的,我只是觉得,课堂的呈现得多元化,适当地放开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