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后的戒断反应

      长假过后,连续持久的阴雨天气,别说地里种的玉米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庄稼会发霉,连心情和人也会发霉。假期旅行之后的戒断反应真大,放飞的心始终收不回来,时间似流水一般流走,暂时没有心情去整理旅行文字和笔记。允许自己放纵和喘气的机会太多,总是给自己找很多借口和理由。

      想想看,旅行的“瘾”究竟来自哪里?来自旅程中每天不同的风景、不受束缚的自由感、即时决策的掌控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一切都促使大脑在大量分泌多巴胺,让我们处于持续兴奋和快乐的峰值。当旅行戛然而止,这种高强度、持续性的快乐来源被突然切断,大脑的神经递质水平需要时间从“峰值”回落到“日常基准线”,这个落差,就造成了情绪上的空洞、失落甚至轻度的抑郁。

      在网络上看到戒断反应的几种表现:

    (1)情绪过山车: 从旅途的兴奋巅峰,跌回日常的平淡谷底,感到莫名悲伤。

    (2)“回忆循环”: 忍不住反复查看旅行中拍的美丽风景名胜照片、视频,向朋友喋喋不休地讲述旅途所见所闻。

    (3)动力清零: 对工作和学习任务极度拖延,效率低下,对上班极度恐惧,感觉一切都“没意思”。

    (4)身心俱疲: 即使补了觉,依然感觉比在路上时更累,这是一种心理倦怠的身体体现。 

    (5)社交降温: 怀念与旅伴形影不离的酣畅淋漓,反而觉得日常的社交有些索然无味。

      不过当了解到这一切都是正常时,也就渐渐释然了。虽然出去旅行过好多好多次,每次回来都好仍有强烈的戒断反应,一直都在调整、适应。充分证明了,每次旅行真的是非常快乐的、非常享受的,并且每一次都是非常珍贵的回忆!

      离2026年不足三个月的时间,今年年初制定的的旅行目标其实已经圆满完成,相对于没有休假的“小伙伴”来说已经幸运了很多很多。省内的很多城市都已带娃走过:安阳的殷墟、洛阳的龙门石窟、郑州的龙子湖时光里、正弘城,许昌的胖东来、开封的万岁山、新乡的小胖东来和老城红焖羊肉;省外去奔赴了与海洋的每年之约,游遍了四川成都及其周边,还去了有着绝美风景的川西九寨沟…….满足感“爆棚”。

    我在简书中《旅行的意义》一文中写过旅行的意义在于既可以远方也可以日常,旅游可以是解药,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药引子。真正的旅行,是带着灵魂去探索,疗愈从来不是空间的转移,而是与自己的和解。正所谓:“心若浮荡,纵览五岳也只是走马观花。心若安定,窗前一棵梧桐也能摇曳成诗。”当脚步慢下来,也会发现,原来诗和远方可以在地图上也可以不在地图上,眼前的一蔬一饭、一颦一笑也能宽慰疲惫的人心。

      可以放松一段时间去勇敢追赶日月,去看江河湖海,山川草木;也可以在光阴里慢慢走,把日子过成一首舒缓的诗:春看花开,夏听蝉鸣,秋拾落叶,冬围炉暖。学会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快,是为了不错过清晨第一缕阳光;慢,是为了不错过月光在茶杯中的倒影。这样的节奏,才是生命应有的韵律。

    生活虽然不够完美,但是我从未羡慕过任何人的生活,内心深处的波澜不惊,从容与淡定,早已胜过了所有,也抵了万难。

      有真正的远方,更有岁月静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