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上午用了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把去年组织揩油的课程笔记全部又过了一遍,现在回头去看感觉又清晰地很多,之前没有理解的概念,比如说任务、日程、目标等也因为上周对掌握每一天的补课,而清晰起来。
当时不明白的目标体系图再回头来看:
我现在理解是这样的:每一分每一秒关注的是行动,每一天最终看的是行动有没有做,每一周是看多个行动组成的任务是否达到预期的成果,这些成果汇总起来是为了要实现月度目标,为什么要有目标啊?走起来有方向感,不至于偏离方向很多。
老大把年度/阅读制定的叫做目标(期待),说明是一个方向感,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目标期待的作用在于有,有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
另外一方面,为什么复习了四个小时,复习很容易掉入到细节中,有两节课都讲到了价值,我复习着就拐到“价值”这个关键词的研究上了。
</br>
2
月度目标的一个反馈。2016年12月底制定完了17年的1月目标之后,就没有再打开过1月的目标了,2月的月度目标没有做。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一月的目标,现在是目标执行过程的问题,结合昨天在北京老大讲的课程来分析一下。
我在写完这张表后,我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天啊,这么多要做的,一条一条,焦虑(怪不得昨天老大会提到这张表可以汇总成三件事,就像我之前生命之花一样,生命之花我至少还去做了)。这张表其实写的是复杂任务啊,任务啊,不是月目标(月期待)。但我心理以为这些都是目标,我说我怎么有这么多的目标。
我的期待是把这些任务都做完?现实是我有很多条没有做。为什么我的期待和现实之间有差距呢?
3
- 我原先目标的前提假设是什么?你是基于什么样的前提假设认为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的?
- 我的前提假设和价值有关系吗?
为什么12月底我制定出来这些任务?我按照了老师的方法,考虑了日程安排+年度目标分解任务+其他想要的任务,考虑了价值时间。我的前提假设是什么?我只要掌握老师这套方法就能达成目标,达成目标与否与方法是否正确有关。
我的这些目标(任务)跟价值有什么关系?这些目标能够实现我的什么价值?我的期待里面有个是情绪管理,为什么有这个目标?因为我想要每天频率高,高能怎么样?幸福快乐,天天开开心心,不是很好嘛。
那为什么我关于学习情绪管理的任务里有的没有做呢?“阅读7本关于情绪管理的书”。我的前提假设是阅读能帮助我实现情绪管理的目标,可是阅读这件事情没有直接给我带来价值啊,所以我能量不足!!!跟价值脱钩,就会导致能量不足。
另外一个没有做的是什么?台湾妈祖。去台湾参加大甲妈祖的活动是我非常非常想去的,看着攻略都有激动,但是我为什么没有做起来呢?因为有风险啊~我不能确定我能不能坚持走下来9天8夜!!这个时候就要用到RSQC模型,调整我的目标了。
想着想着,我又回到了原先年期待的制定上,年期待之后有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我当时做这些事情有考虑目的吗?我的这些期待和价值是关联起来的吗?(我回去看了,没有澄清我的价值,我看中的是什么)
再来看,根据每个期待澄清的目标,我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就能够保证能达成我的期待吗?制定这些目标的时候,我的前提假设是什么呢?我想到的路径对吗?(我发现前提假设是假设套假设的)
很多疑问和留白需要我去思考。
</br>
4
一个疑问。如果是那种很想要的事情,很想很想,打10分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内心能量不足,不相信自己能达到那个目标。算什么呢?这样是不是也算是很想要了吧。
就像老师提到前面是一座金山,老师说你会撒丫子往前冲啊,如果这个人看不到前面的是金山,或者说看到那个是金山了,但是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呢?
接下来结合原先的生命之花+老大的方法制定3月目标,并且分解到每周。具体步骤是:时间核算→根据年度期待,看自己这个月要推进的三个小目标是什么?→把表格填写表格→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