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字
27号的北京目标线下课程太高能!一边整理笔记,一边捋顺思路。课上老大给出的最重要的三个关键字是前提假设、价值和目标。
我自己先来构建一下。前提建设我能想到的之前上中医课上,台湾老师说中医也要有“科学的思维”,教玛雅历的红月老师前几天分享的时候也说,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科学家,科学的思维是什么?提出假设、实验然后验证假设。
另外,前提假设对应每一个人,就是自己信念的根本逻辑前提。因为我认为。。。会产生什么后果,因为我认为。。。是正确的。这个认为也是前提假设。举例子,有些人问过欣频老师:我是个穷学生,我要怎么去旅行?这个提问的人的前提假设是:旅游要很多的钱才能可以。这也是他的想法,他的认知,他的信念。
第二个,价值。
马克思说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句话从初中政治课开始学习到现在,仍然无法理解其意思。
然后想到的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也符合马克思所说的价值规律。
第三个,目标。
当年研究管理学时被愿景、战略、目标、目的这几个词折磨的要死。目标是你要去哪里,我要什么。
自己前些年为了考研,研究过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些学科的第一章都会提到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都没有白白忙活啊,特别感谢我6前怎么就喜欢研究管理学呢,那时候还下载<经理人月刊><快乐工作人>这样的杂志看。
2道术器用
我们再来梳理永澄老师的理论,用他的道术器用掌握精通四层次法梳理。老大讲课的时候的思路由问题出发的,由目标不达成,执行不下去这个问题来引出“制定目标”的底层逻辑。我的梳理是从目标管理的流程走起,即先说目标制定,再说目标执行。
目标制定
①道
制定目标一定有前提假设
所有你的前提假设和价值无关的话,都是扯的
价值下是价值观
价值观: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3-5年战略),你的价值是高价值吗?
②方法工具:Port模型+Grow模型组合
目标制定需要考虑两件事情:前提假设+价值。话术,提问自己两个问题:
- 我的这个目标(年月日)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你定的月度目标和什么价值绑定在一起?
- 我什么前提假设支撑我认为这个是有价值的事情?
前提假设可以用Port模型+Grow模型组合分析。
模型具体的意思可以去永澄老师公众号输入关键字获取(本文底部有二维码)。
- O1:你要去哪里
- P:你为什么要去
- R:你在哪里(定位)
- O2:你怎么去(战略思维)
路径上最重要,O2绝大数都不思考(有没有战略思维,体现在O2上)
举例子。现场有个伙伴,说自己的目标是一周做120个俯卧撑,为什么不是121个呢?为什么做呢?他的假设是做俯卧撑可以有益健康的。
假设对不对呢?可以找导师问,或者自己试错,试错成本高。
目标执行
目标粗线问题了怎么办?不能达成怎么办?不能达成宝宝心情不好,有挫败感了。。。开始焦虑拖延了。。。
①道
情绪是发现问题的钥匙。
问题是成长的基石。
目标不是用来达成的,是指引的。
执行的目的是调整前提假设,重点在反思,目标没有达成反而要开心啊。
②方法工具:情绪管理+PKS模型
- P:察觉到自己的情绪行为,好,说明有问题了
- K:为什么会有问题呢?为什么会有偏差?为什么我的期待和现实之间有差距呢?(发现没,又回到制定的问题上了)
- 我原先目标的前提假设是什么?你是基于什么样的前提假设认为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的?
- 我的前提假设和价值有关系吗?
- S:调整假设,止损,换方向
就像我们医馆大夫看病一样,我们是经方,是人体系统看病法。医生会根据症状找到病机,根据病机来给方子。所以有很多时候患者会有疑问我感冒吃小柴胡汤,我妈妈感冒大夫给开的又是桂枝汤。因为底层病机不一样,当然解决办法就不一样了,虽然症状上看起来好像查不了多少。
医生自己分析出的病机是假设,吃了没有效果,调整假设,换方子。看对了是系统上整体是对的,对了,可能反而是有问题的,对了也不能证明思路是有效果的。
3我是谁
梳理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因为老师说他的价值观底层逻辑变了,因为“前提假设”这个词,他把他所有思维模型都关联到一起了。一个模型套一个模型,高能高能!
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是试错为了什么?试错是为了去探索自己的价值观,找到自己的方向感。为什么要去性格测试?为什么要霍兰德?为什么要MBTI?为什么要玛雅历?
这些工具是让你自己知道你是谁,你的价值观是怎么样的,了解自己的方向,你要成为谁。另外老大强调了一个事情:
探索前提是找导师,核心问题是知道你在哪里,以及这个阶段策略是什么。
4.反思
这三个关键词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目标管理分为几个步骤:目标的制定、分解、执行、调整、达成。目标的制定过程要让目标具有价值属性,表面上看我的目标,底层是思考我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目的和价值有关联吗?
前提假设:A→B(假设A引起B),例如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讲课水平正相关。(老师讲课水平→学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再回到制定目标,制定目标要考虑什么?B是否有价值,我制定的目标背后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例如,我制定了每年200本书的目标,这个目标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制定这个目标呢?有什么样的价值呢?我可能说价值是,我看书能带给我幸福感,我开心快乐,心流。然后你看出我的前提假设是什么吗?我的假设是看书能带给我幸福感,看书与幸福感征正相关!
总之,目标制定的时候思考两点:我的目标有没有价值?我定这个目标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自己一边写一边梳理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发现了一个自己知识管理上问题,我的知识是散落的,碎片化的,没有形成知识树。
恰巧今天早上秋叶大叔分享他的分答,大叔是如何快速接触新领域的呢?他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大叔在他的书中也提到过。首先第一步骤,建立知识地图,先写遇到的问题,自己先形成一个多层级的框架,就然后找到领域内的最好的书籍和课,把框架套到自己的框架里面理解消化,第二步把核心关键问题用关键词各个击破,不懂的请教牛逼的人。
秋叶大叔用的方法也是基于心理表征的学习方法啊。
下一步任务:
-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
- 留白的关键字
- 找个导师,这是重点
-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