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男女,一旦立下志向,就订立了其人生的某种目标。
如果一个读书人,他想当作家,想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他首先得多读书,静观默察,仔细倾听。
古今中外好的作品,乐府诗词,文史知识,楹联短笺,尽意浏览。
天文地理,鸟兽虫鱼,江河湖海,小溪沼泽,山川风物,医药百草,曲艺民俗,种种事物,虽难尽精研,却必须有所观察,有所猎涉。以积累知识,丰富词汇,拓宽视野,开阔胸襟。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胸中藏书万卷,宛如拥有雄兵百万,万千词汇,任你执笔一挥,齐聚笔端,何愁写不出你的锦绣文章?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养气,养神,陶冶性情。精气神兼备,充沛的情感必至。读书涵养功夫,使人日益致臻完美,就连平常闲聊,海侃,都会与那些“刘项原来不同书”者,有天壤之别。
我在工作中曾经认识一个领导干部,来自乡村,读过中师,在小学任教,当过校长、乡镇干部,不知怎么就升迁入城,当了颇引人注目的领导。
按常理,这种人作报告当是口若悬河,一套又一套,让人点头称是,或为之激烈鼓掌的。可我听过他的报告,却大失所望。何也?他不是不能说,而是言语中夹了粗话。
他在台上哇啦啦地说,千余个男女干部在台下举目看他,静静地听。一句从放牛岭上学得的粗言,突然从他的口中暴出,虽然引起些男干部的讪笑,那些女干部却是一愣,顿时窘得一脸飞霞,低头无语。一种反感的情绪,倏地涌上我的心头。
事有凑巧,我在城中府前路的旧书摊上,偶然淘得三册本地作者的著作,犀页上署某某领导雅赏、斧正,有作者恭恭敬敬的签名和日期。而这个受赠者,即那个作报告暴粗言者。哦,“刘项原来不读书,”连人家赠送的书都作废品卖,不说不尊重作者,连知识都不尊重,那嘴又岂能吐出象牙?
一个人有了丰富的书本知识,而没有生活经验,缺少阅历,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试看天下的好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随笔、诗词歌赋、杂文、史书、传记,那能令人读得下去,又让人为之感动的,无不是写了这类或那类人的实生活,富有真情实感者。
那些胡编乱造的所谓文章,标题再醒目,若空洞无物,让人不忍卒读,写来又有何意义?自己空耗笔墨,虚掷光阴,浪费精力而已。对读者有何裨益?
一个真正立志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他所遵从的是海纳百川,融汇贯通,决不会拾人牙慧,照抄照搬,人云亦云。
他会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有感而发,顺着自己的思路行文。用简朴通俗的语言,去表达他的发现和感悟,叙述他所能想到,所能构思、想象到的人物和故事。让这人物活跃于字里行间,让读者看了,感觉历史进程和现实生活中,真有其事。那就是真实的生活,而非凭空捏造。
一个人写作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磨炼耐心,磨炼意志,期待成功的过程。没有这种长期的磨炼,无论你如何期许,怎样等待,都会让你失望。因为,你根本没有下足功夫,天底下哪有不劳而获的道理?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从哪个角度去看,人生的重要性,全在于思考和实践。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要是什么都不想,不做,那真的没意思。你念想一个人,花功夫做一件事,这人生便有了盼头,有了希望。
当一个人执着于他的理想目标时,只要耐心地做,他的等待是会有结果的,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会让他自己,也不会让爱他的人们失望。
人是可以看很多书,做很多事,写很多字的,关键是你自己,有无兴趣读书,努力做事,耐心写字。
往昔,没有煤油,没有电,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电脑,许多肯用功的读书人,燃一支蜡烛,点几片松明,烧一把竹枝,不也读书万卷,用一支毛笔,写下卷叠浩繁的传世之作么?
为什么到了这种科学进步,社会飞跃发展,生活有了切实的保障,一些读书人,反而不如古人用功了呢?怪哉!
我是我,你是你,别人是别人。各在自己的地域生活,各有观察,各有所思,各有所获,各自用功书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诚于是,简书就愈益热闹,愈益可观,日渐兴旺。
我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依然默默地用功书写,日逐一日地磨炼着自己的一份耐心和韧性。
你呢?我年轻的朋友!
吴鸿勇2018.4.20午作,时在杨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