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书,从不抱大而无畏的目的。只是觉得开心,便能窝在一角抱着书读一天。
为此,父母总是由衷高兴:我的孩子,的确很好。
慢慢长着就发现,父母对我怀有莫名期望。但他们从不在成绩上期望,因为我很自觉。
我三伯家有一个姑娘,貌美嘴甜会来事。她每次来我家,都会甜甜地夸我妈:婶子,你今天真漂亮,穿的衣服好好看啊……于是我妈一边笑得合不拢嘴,一边说道:看我们闺女多会说话,你妹妹啊就知道气我。
两个人你来我往,聊的热乎的,我差点以为我进错了家门。
我串门儿的时候,总是简单和大人打声招呼就去找小伙伴玩了,总觉得大人们的世界太复杂,我时间紧凑,先玩好了再说。
这都是可以被忽略的小事,当然还发生过大事。
还是我三伯家的姑娘。她貌美嘴甜会来事,所以我妈带我出门也喜欢带上她。碰到熟人打招呼,总说一句:看这娘仨儿,侄女和婶子长得倒像,这亲闺女长得像爸啦!堂姐热络地还回去:像我婶子好啊,漂亮啊,我妹妹还小,长开就好了。
我一脸冷漠,妈,走不走了,天都黑了……
你这孩子,和大人聊两句啊,学学姐姐。
我心里犯嘀咕:那你让我堂姐当你闺女算了……
从此,学学你姐姐的魔咒就被套在头上去不掉了。别人家的孩子优点多多,就像被放在了放大镜下,很容易被看到。自己的孩子优点犹如大海捞针,想捞到都是千载难逢。
时至今日,我和姐姐的生活步入同一阶段。妈妈的魔咒依然在,姐姐嫁的好,会来事,婆家人都喜欢。其实,我也不差。
父母的唠叨固然是念着孩子好,而孩子的感受却被无视了。似乎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喜欢好孩子,他们成绩好,会看眼色,嘴甜。
有的家庭,会自然而然培养出好孩子。他们出自健康的家庭氛围,父母相爱,做事民主。孩子会自由探索世界,迅速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有的家庭,会被迫培养出好孩子。父母期望深重,孩子心理敏感,能轻易捕捉到他们的情绪,因此会做出讨好他们的事情,以此来获得欢心。
我先生的舅舅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不爱学习,逃学打架样样精通。家人痛心疾首,轮番上阵劝说,学好啊学好啊,看你弟弟多好,就知道学习。他依然我行我素,而高三时一反常态,戒网戒打回到学校,认认真真考了大学,选了适合的专业。渐渐活出了大人期望的样子。二儿子从小爱学习,在众人的夸奖追捧中长大。上了高中,突然秉性大变,有钱就去网吧,没钱回来睡觉。家人大跌眼镜,这是怎么了?一直到现在,混了个大学上,依然痴迷网络。渐渐活出了大人视线之外。
孩子脱离母体来到这个世界,变成一个独立的人。幼时无知,大人以为孩子任何事都无所谓,不分场合不顾感受以自己的坐标为准,随意逗乐。大人笑了,孩子哭了。说好的尊重呢?若孩子不能遂人心愿,大人动辄假装生气难过来骗取孩子信任。他们不得不从。
长大后,自我体系建立,不再喜欢屈从父母之命。这便是种种不肖行为的源头。大人的哄骗假装不再奏效,因为孩子都明白了狼来了的故事。
孩子生来有自我牺牲感,也有揽责任的自恋。父母神色有异,小小的孩童便自认为是自己的行为令他们不开心。于是孩子会做出讨好的事情,更有甚者,如果父母关系紧张,孩子会做出自我伤害的行为,让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但孩子始终力量弱小,他们并非家庭的保护神。
小心翼翼观察父母神色,观察周围大人神色,怎样的行为会博得一笑?好孩子无法自主表达感受,无法倾泻向外,他们会憋闷向内。长久的压制将会带来意料之外的反弹。
我小时候常被大人调笑不是亲生的,因为长得和妈妈不像啊。起初,我会急于证明自己的合法身份。次数多了,我开始一脸冷漠,心里愤懑:我就算不是亲生的,你有什么可高兴的,笑掉你的大牙吧。
后来学会写作文,常常在文章里一抒不满之情,还算有了倾泻的出口。不然呢,我就真的变成书呆子了。
别人家的孩子好,也许只是父母的客套之言,但请记住身为父母的初衷,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并无其他。
愿身为父母者,都能养育出自然而然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