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总的来说是现实,反鸡汤,反套路的一本书
这本书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理想的世界”(当然,并不全面)。所以才有爱斯梅拉达(代表真善美);卡西莫多(代表着不求回报的,纯粹的爱)此类人物。它所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更是想要通过宗教生活牺牲品深刻揭露被教会控制下的中世纪宗教文化,教育对人性的束缚,揭示其不人道的一面。同时也想通过外表丑陋但内心却无比善良的卡西莫多来歌颂下层劳动人民的友爱,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我觉得这部小说最经典的点是将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毁灭而来昭示悲剧所带给读者最深沉的刺痛。
这本书里没有明确的主角,雨果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克洛德副主教,在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和欧洲十五世纪宗教垄断权力的大背景下,他在未遇到爱斯梅拉达前,将他的一切奉献给天主,遵从禁欲主义,是一位地位极尊、受人们尊敬的副主教。可当他沦陷在爱斯梅拉达的眼眸中后,他内心人性的欲望暴露了出来,即使他认定这样是不对的,是撒旦魔鬼向他伸出了罪恶之手,但他依然在痛苦挣扎中永远失去了他圣徒的身份(我作为一个新教信徒,他作为教父渴望爱情没有错,但当他有杀人、嫉妒这样的情感存在时,他已经不受主的庇护了)。
他的爱情观是扭曲的,在那个时代,教父是不允许结婚的,他们要像修女一样修心寡欲。但他爱上了爱斯梅拉达,从产生就是扭曲的爱注定了结局就是扭曲的悲剧,他一次次低声下气表白她,她也遵从内心一次次拒绝反抗他,直到他设计毁掉杀了她。他这样的人物是悲剧的,可以说,雨果笔下巴黎圣母院的所有人几乎都是悲剧的。
作为哲学家的雨果,在叙述中时常有充满哲学意味的金句冒出:祈祷和上诉是不足以保护自己的权利的,只有手中有了武器,自己的权力才能得到最好的捍卫!
他的这些说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正确,但是,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现状来看,充满了思辨的光芒。也因此使这部作品不只停留是一部单纯的小说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