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子哭得非常非常地伤心。
有人问她:“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
她说:“我想到在我白发苍苍、风烛残年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公园里,看着人来人往,一家一家带着孩子过着幸福生活,而我却一个人形单影只,孤苦终老……”
她的哭感染了整个课堂,大家都替她难过。虽然这个女孩子当时只有三十出头,但她哭的是那么伤心、那么真切,仿佛真的是一个六七十岁、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坐在公园里面,眼睛满是繁华的世界,心里却一片悲凉。
她是最佳女主角,在自编自导的剧情里倾力出演,仿佛一切似真。
回头看看自己,当仁不让,最佳女主角莫属:
孜孜不倦好学好思的独立女性;寻求激动人心的各项活动的爱玩女生;爱慕虚荣喜欢锦衣华服的女子;挽着丈夫的手臂笑脸如嫣的妻子或是使着小性子求呵护求宝贝的小女子;整理房间清洗衣裤烧出可口晚餐的家庭主妇;搂着孩子轻言细语或绘声绘色讲读故事的温柔妈妈;河东狮口大喊大叫乱发脾气的妈妈;抑或和孩子们一起滑雪、足球、篮球、乒乓球、赛跑的运动玩伴;懂事体贴又自说自话的女儿;善解人意、耐心倾听的朋友;插科打诨不拘小节的女伴……
过去的几十年演的角色数不胜数,每一次都是倾力出演,惟妙惟肖,根本就是真的一样。我不得大奖谁得?!
几年前看德芬的《活出全新的自己》知道了这样一个说法:我们的人生全是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仅仅知道这个概念。几天前重读:一切都是自己编的,要佩服自己的编写功夫。正好接着生活中有个发生,让我气不打一处,那些认识知道却全没有用,没法佩服自己只有抓狂,观察黄庭的气血涌动,只是让自己平静下来所用的时间少一点。
昨天写完“导演”那些文字之后,我突然发现我脑海里常常冒出:“你又准备导什么戏了?”
就这一问,让我能多少带着觉知,仿似退一步去看演出而不仅仅沉浸在剧情里脱不开身。
于是昨晚悠导在临睡前又得到了儿子的主动拥抱和“香吻”。
没想到文字的治愈功能这么强大。
今天,剧情轻松舒展,到目前为止。
写于等待小儿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