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龙是有名的数学老师,我们学校很多数学老师都把他的名字挂在嘴边,他有什么样的魅力,他讲过哪些课例,是如何如何设计的,有哪些让人难忘的细节,说起来头头是道。对一个人的崇拜能产生极大的力量,旁听者都会产生向上的力量。读华应龙的《老师的口袋》,感受到了他对教学研究的细致,课堂体现了浓浓的爱意。他的口袋装着纸巾,心里装着学生。
数学给人的印象是数字与空间,逻辑和推理,追求的是准确与理性,但是华老师能够在数学里渗透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从学数学到学做人。把学科的教学与育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润物无声,自然而然。强调育人,有的人马上强调要组织一些活动,其实最好的育人在课堂,在于学科教学之中。课堂不能仅仅教学,丰富的课堂才是教育。把课堂当成知识的传递,只会培养出缺乏情感没有格局的书呆子。
我们学校很多优秀老师口袋里经常拿出让学生眼睛发光的东西:有的老师装有糖块,让伤心的学生破涕而笑;有的老师折了各种颜色的星星,奖励课堂发言精彩的学生;有的老师购买了贴纸,有各种各样的卡通形象,学生因收集老师发的贴纸而感受特别开心……教师例会我们每次都安排优秀的老师介绍自己的管理经验,我常常为老师们的各种激励方法而叹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管理智慧,都在为学生着想。
心里有学生,课堂就有了智慧。教学中德育因素很多,但是不能任意结合,只有联系学生的实际才更有效。华老师发现了两名争执的学生而教育学生“锱铢必较学小数,宽宏大度做巨人”。相信这样的细节,能够让学生受用一生。但如果教师仅想着完成教学的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这节课也能够取得应试的效果,但是教育的效果却完全不同。正因为心里装着学生的成长,才不会忽视课堂学生“顶牛”这种小细节;正因为装着学生,才想到学生跑到厕所之后可能会没有手纸。巡课时,我经常遇到我们的老师为呕吐的学生清扫,为流鼻血的学生洗脸,为学生洗被墨水污染的衣服。在很多人眼里这些与课堂学习好像没有关系,但正是这份关怀才让学生感受教育的力量与幸福。
本周四下午校本课程,因为学生走班,放学的时候显得有些乱,我在学校主路上查看学生放学,发现了感人的一幕。有两名二年级的学生,一名学生很吃力背着很重的书包,另一个学生在后面托着。是新发了什么书?还是装着校本课程用的材料?是因为走班这名学生不放心自己的好宝贝而背着?正当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六年级三班路队里跑出一名女生,走在这两名学生身旁,用手向上提着书包。多么善良的女生!
正是因为我们老师心里装着学生,学生才会更好地关爱他人。爱是温暖的,是会传递的,我相信这种传递的力量。